27 一個“意大利解決辦法”(第3/7頁)

這是要挾,他們三人都清楚。但是卡爾滕布魯納沒有被嚇住。他說他會去地下掩體,而這聽起來就像是在恐嚇。4月18日淩晨一點,兩個死對頭出發了。整整兩個小時,他們肩並著肩,一言不發,車廂裏一片難堪的寂靜。但是,就在他們走進地下掩體之前,沃爾夫說了幾句話,把卡爾滕布魯納氣得臉都白了:“如果你向元首復述你的特工發來的消息,那麽,我不會孤身一人上絞架。你和黨衛軍全國領袖會在我身邊一起被絞死!”

他們在走廊裏遇到了希特勒。“啊!你來了,沃爾夫,”希特勒驚訝地說,“太好了!請等一下,等情況報告會開完。”

淩晨四點,會議室的門開了,菲格萊因招手示意沃爾夫進去。希特勒十分冷淡,開口便直奔主題。“卡爾滕布魯納和希姆萊已經告訴我了,你在瑞士與杜勒斯進行了談判。”他邁步走近沃爾夫,兩眼盯著他,“是什麽讓你公然無視我的權威?作為駐意大利的黨衛軍指揮官,你只熟悉政治和軍事總形勢的一小部分。我沒有時間,也沒有機會向每一位指揮官介紹其他戰場的戰況,或者政治形勢。你要承擔多麽重大的責任,你明白嗎?”

“明白,元首。”

“是什麽讓你這樣做的?”

沃爾夫提醒希特勒,他們在2月6日與裏賓特洛甫舉行過一次會議:“您在會上聽到了我提出的建議,如果不能確定那些秘密的特殊武器可以及時制造出來,那麽,我們就應該開始同盟國談判。”

他飛快地說著,誰都沒有打斷他。他始終直視著元首的眼睛,一刻也沒有移開——他覺得,如果他移開自己的視線,就會把命丟掉。沃爾夫說,他把元首在那次會議上明顯的贊成態度解釋成了“祝福”,因此,他便相應地采取了行動。他解釋道,由於沒時間請示柏林,3月8口,他自作主張地會見了杜勒斯,隨後描述了當時的情景。

“現在,我欣喜地向您報告,元首。通過杜勒斯,我已成功地與總統、丘吉爾首相和亞歷山大元帥取得了聯系。我請求您給我進一步的指示。”

他說完之後,希特勒又盯著他看了一會兒。“好,”他終於說道,“我接受你的建議。你太幸運了。如果你沒能跟他們取得聯系,我就會像拋棄赫斯那樣拋棄你。”(2)

沃爾夫如釋重負,向希特勒介紹了粉飾一番之後的瑞士談判的情況。他強調指出,鑒於當前的軍事形勢與俄國的態度,無條件投降不可避免。

“好吧,我會考慮一下這個問題。”希特勒說,“但是我得先睡一會兒。”

傍晚,他們在空襲的間隙又會了一次面。希特勒決定去呼吸一下新鮮空氣,叫人拿來了大衣。他與沃爾夫、卡爾滕布魯納和菲格萊因一邊在總理府花園的廢墟中間漫步,一邊繼續討論。

“我考慮了今天上午你提出的問題。”希特勒開口說道,但他很快又改變了話題。他首先描述了他為保衛柏林而建立的縱深配備的反坦克系統。每天都有兩百五十輛俄國坦克被擊毀,他說。即使是紅軍,也無法承受這樣的損失。他們的進攻很快便會停止,但他承認,俄國部隊和英美部隊最終會在柏林以南的某地會師。他聲稱,羅斯福和丘吉爾在雅爾塔會議上同意讓俄國人進入歐洲,但是,他確信俄國人不會止步於預定的位置。

“然而,美國人不可能容忍這種情況,因此,他們不得不用武力擊退俄國人。到那時,”希特勒忽然停了下來,用銳利而得意的目光盯著沃爾夫,“到那時,人們會花大價錢來請我參加決戰——幫助這一方或那一方!”他說,他可以在柏林堅守至少六周,甚至八周,頂住東方和西方的攻勢,“在這段時間裏,這一沖突定會爆發,然後我便可以做出決定。”

沃爾夫張口結舌:“元首,在這樣一場戰爭中,您應該站在哪一邊還不清楚嗎?”

希特勒再次轉向沃爾夫。稍加思索之後,他說:“誰給我好處最多,我就站在誰那邊。”他紋絲不動地站在那裏,擡頭望向天空,“或者幫助首先同我建立聯系的一方。”

沃爾夫心目中的所有英雄都一個一個地倒下了。“這場西歐諸國討伐本世紀的新成吉思汗的戰鬥”怎麽了?他想,昔日的理想主義哪裏去了?

希特勒繼續說道,由於羅斯福總統去世,盟國的隊伍很可能分裂。

“沒錯,元首,”沃爾夫說,“但是,難道沒有人向你報告,我們頭頂上每天都盤旋著一萬五千架次到兩萬架次的飛機嗎?每一天,每一個小時,”他幾乎是在“不可寬恕”地說著,“都有生命和財產損失。難道我們不應該考慮一下這個問題嗎?”

“我不能允許自己因為這些報告而軟下心腸。”希特勒草率地答道,必須做出最終決定的人不能讓自己被戰爭的恐怖嚇倒,“因此,按我說的做:乘飛機回去,代我向馮·菲廷霍夫將軍問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