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和談序曲(第2/13頁)

凱南欣然同意了國務卿的要求,接受這個使命。

在紐約海濱長島格倫克福莊園,凱南與馬立克進行會談。凱南試探地說:“美國準備在聯合國,或在任何一個委員會,或是以其他方式與中國共產黨會面,討論結束朝鮮戰爭的問題。”

馬立克回答道:“蘇聯政府希望和平,並且希望盡快和平解決朝鮮問題。但是,我們不便參加停火討論。我建議去找北朝鮮和中國人談。”

2 初次談判中斷

談判剛剛拉開序幕,美方就提出由於他們的海、空軍占有優勢,要求在地面上給予補償。

中南海,毛澤東很快得到了凱南與馬立克會談的消息。

朝鮮戰爭的長期性已充分顯露出來了。志願軍依靠現有裝備和條件,雖然可以同敵人作戰,並可以取勝,但是困難很多,難以在短時間內大量殲滅敵人,完全解決朝鮮問題。

同時,中國支援朝鮮戰爭的財力是有限的。新中國剛剛成立,經濟基礎甚為薄弱。1950年軍費開支就占財政決算的41.1%,而經濟建議費用開支僅占財政決算的25.5%。1951年財政預算撥款在數量上和比重上都比1950年有所增加。這樣,戰爭長期打下去,國內的經濟建設和其他各項建設事業必將受到影響。

現在戰線已穩定在三八線附近地區,美國也暫時放棄其侵占全朝鮮的企圖,並且做出了希望談判停火的表示。如果能通過和平方式解決朝鮮問題,於中國人民和朝鮮人民乃至世界人民都是有利的。但是,也不能放松對美國人的警惕。

6月3日,毛澤東、周恩來同金日成在北京舉行會談,討論了戰爭的方針問題,確定政治鬥爭和軍事鬥爭雙管齊下,一方面同敵人舉行停戰談判,另一方面以堅決的軍事行動粉碎敵人的任何進攻,以配合談判的順利進行。為此,中共中央為中國人民志願軍確定了“充分準備持久作戰和爭取和談達到結束戰爭”的總方針,在軍事上則確定了“持久作戰,積極防禦”的方針。

經中國、朝鮮、蘇聯三國政府商議後,6月23日,馬立克在聯合國提出和平解決朝鮮問題的建議:“交戰雙方應該談判停火與休戰,雙方把軍隊撤離三八線。”25日,《人民日報》發表朝鮮戰爭一周年的社論,支持馬立克的建議。

當得到馬立克的和平建議和中國《人民日報》擁護馬立克的和平建議的消息後,經杜魯門批準,參謀長聯席會議立即發給李奇微一項訓令:

1.在這次停戰中,我們的主要軍事用意在於停止在朝鮮的沖突,保證制止戰鬥的再起和保衛聯合國部隊的安全。……

2.不論關於蘇聯和共產黨中國對合理的和可以接受的停戰部署的態度是否認真,或者他們是否準備同意訂立解決朝鮮問題的可以接受的永久性辦法,我們都缺乏確切的保證。……

3.你和敵方部隊司令員之間的談判應嚴格限於軍事問題,尤其不應進行關於最後解決朝鮮問題的談判,或考慮與朝鮮問題無關的問題,如福摩薩問題和中國在聯合國的席位問題;這些問題必須由政府處理。……

訓令要求李奇微在談判問題上要極其謹慎小心,不要涉及政治問題,而且也不要提到三八線,這些問題需要政治談判加以考慮。

6月30日,“聯合國軍”司令李奇微奉美國政府之命發表聲明,同意進行停戰談判。7月1日,朝鮮人民軍最高司令金日成和中國人民志願軍司令員彭德懷通知李奇微,同意派代表與美方會晤。7月10日,朝鮮停戰談判在開城正式開始。

1951年7月10日,天氣晴朗,開城的市民們早早把大街小巷打掃得幹幹凈凈,準備迎接姍姍來遲的“和平使者”。

開城是朝鮮文化名城,位於三八線南側。公元919年起成為高麗王朝首都,始稱開京,即開國都城之意,是當時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今天,這座古老的城市成了朝鮮人民、中國人民、美國人民、全世界渴望和平反對戰爭的人們關注的焦點。

上午10時,雙方代表在開城來鳳莊的過廳會晤,然後步入會場就座,互遞證書。雙方代表分別是—

朝中方面:

朝鮮人民軍參謀長南日(首席代表)

朝鮮人民軍前方司令部參謀長李朝相少將

朝鮮人民軍第1軍團參謀長張平山少將

志願軍副司令員鄧華將軍

志願軍參謀長解方將軍

“聯合國軍”方面:

美國遠東海軍司令特納·喬埃中將(首席代表)

遠東海軍副參謀長勃克少將

遠東空軍副司令克雷奇少將

美第8集團軍副參謀長霍治少將

南朝鮮軍第1軍軍團長白善燁少將

雙方代表背後,各坐著人數大體相當的參謀、翻譯和記錄人員。喬埃首先發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