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和談序曲

1 停戰前奏

“是啊!於是我們就像一群獵狗那樣到處尋找線索。”

1951年5月的華盛頓白宮,高級官員們緊張地忙碌著。盡管這座白色建築物的四周已是春光融融,萬木競秀,但他們無心欣賞窗外的美景。

國家安全委員會在這裏連續召開會議,研究解決朝鮮問題的途徑。

與會者認為,朝鮮戰爭的發展明顯地趨向持久。美國的人力、物力長期陷於朝鮮戰爭,同以歐洲為重點的全球戰略明顯地發生了深刻的矛盾,同時,經過與中朝軍隊的較量,不得不承認單純依靠軍事手段解決朝鮮問題已不可能。因此,不得不重新考慮解決朝鮮問題的途徑。

經過幾天的熱烈討論,終於於5月16日形成了新的政策。

這一政策確定“關於朝鮮問題,我們將政治目的(建立一個統一的、獨立的、民主的朝鮮)和軍事目的(擊退侵略並按停戰協定結束敵對行為)區分開來”。

5月31日,根據國家安全委員會5月16日決定,對5月1日發給李奇微的命令稍加修改又重新發給李奇微。這個命令的主要內容是:

作為聯合國軍最高司令官,你要始終以你的部隊安危為重,迫使在朝鮮境內及其附近水域作戰的北朝鮮軍隊和中共軍隊在人員和物資上付出重大犧牲,至少完成下列幾項任務,而為解決朝鮮沖突創造有利條件:

1.締結合理的停戰協定,終止敵對行動。

2.在適於行政管理和軍事防衛的北部邊界線以南地區,建立領導整個朝鮮的大韓民國政權,而這條邊界線不得劃在三八線以南。

3.為分階段從朝鮮撤出所有非朝鮮籍武裝部隊做好準備。

4.強化南朝鮮武裝力量,使之足以阻止或擊退北朝鮮的再次侵略。

大政方針已定,尋找談判的門路卻成了問題。正如艾奇遜後來在其回憶錄裏所說:“是啊!於是我們就像一群獵狗那樣到處尋找線索。”

駐巴黎的查爾斯·波倫奉命向駐德國的蘇聯管制委員會主席的政治顧問弗拉基米爾·西蒙諾夫進行試探,結果一無所獲。國務院政策設計室的查爾斯·伯頓·馬歇爾前往香港,準備同中國人進行接觸,但沒有成功。

正在無計可施的時候,艾奇遜突然想起了喬治·凱南。

凱南是蘇聯問題專家,也是美國“遏制”戰略的專家。他於去年8月底離開國務院,去普林斯頓大學執教。離開國務院時,他寫了一封長信給艾奇遜,從全球戰略的角度分析了朝鮮問題,認為與其由美軍占領朝鮮不如通過裝備日本,恢復歷史上日本在朝鮮抗衡蘇聯的作用。凱南在信中寫道:

我們的力量做不到把朝鮮永遠排除在蘇聯影響之外。在俄國與日本這兩家壓力下,朝鮮不可能真正取得獨立。為我們利益計,日本統治朝鮮比俄國統治朝鮮有利。但目前日本太弱,無法與俄國競爭。我們必須寄望於日本。日本的實力和聲望恢復以後,它將重新在朝鮮取得影響。

凱南建議當時用解決柏林封鎖的辦法,“與俄國建立真正的外交接觸”,“北朝鮮軍隊和美軍撤退(出南朝鮮),同意聯合國至少對朝鮮實行一至兩年的有效控制,為此,聯合國可只使用其他亞洲國家部隊來執行這一任務”。

對於這樣極富遠見的建議,艾奇遜當時竟毫不猶豫地大筆一揮:“此文不分發”,存档了事。現在看來,凱南確實有先見之明。如果當時聽其勸告,美國就不會在朝鮮戰爭的泥潭中越陷越深。

在艾奇遜的邀請下,正在休假的凱南來到國務卿的辦公室,與艾奇遜進行了會晤。

幾句客套話之後,艾奇遜將話題引入正題:“目前朝鮮戰爭已進入僵持狀態。我們深知僅憑武力美國是很難贏得這場戰爭的勝利的,因為我們不能動員足夠的力量對付具有極大潛力的中國人。最重要的是美國的戰略重點是在歐洲,而不是在亞洲。美國的主要敵人正端坐在克裏姆裏宮裏。只要這一敵人還沒有卷入戰場而只在幕後拉線,我們就決不能將我們再度動員起來的力量浪費掉。”

“我非常同意您的意見。”凱南贊許地點點頭,說,“即使我們已經意識到這場戰爭的嚴重後果,為什麽我們不去試一試,盡快結束這場戰爭。”

“這正是要你來的目的。”艾奇遜見凱南很快就明白了他的意圖,高興地說:“我們希望你通過馬立克盡快向蘇聯人轉告,我們兩個國家在朝鮮問題上似乎正在走向一場可能是最危險的沖突。這肯定不是美國的行動和政策的目的。我們也很難相信這是蘇聯人所希望的。要制止這個引向嚴重麻煩的趨勢,看來唯一的辦法是使在朝鮮的雙方軍隊就地停戰和停火。你的任務不是談判,只是要他弄清楚我們的目的和意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