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戰爭的全面爆發

1 復雜的局勢

“這是遠東的希臘”

剛脫離日寇鐵蹄的朝鮮人民,迎來的是一個由大國肮臟交易形成的分裂國家。

華盛頓,1945年8月的一個夜晚,漆黑的夜空,散布著暗淡的幾粒星點,悶熱的空氣中不時飄來陣陣涼風。

五角大樓的作戰會議廳燈火通明,精致的坐地鐘鐘擺嘀嗒嘀嗒地響著,時針指向深夜11時。

美國國務院、陸軍部、海軍部三部協調委員會正在召開緊急會議。主要議題是研究在朝鮮的日本軍隊的投降問題。國務院的代表出於政治方面的考慮,希望美國接受日本投降的區域盡可能往北推移,制止蘇聯控制朝鮮全境。

“將投降區域往北推移是有一定限度的。”陸軍參謀處參謀迪安·臘斯克上校慢條斯理地說。

大家的視線立即投向這位精明強幹的年輕人。臘斯克加快了語速:“因為目前美國軍方手頭缺乏可供立即投入使用的兵力,加上時間和空間的因素,搶在蘇軍進入該地區之前向北部更遠的地方推進會有困難。假如蘇軍拒絕在朝鮮北部停止前進,美國實際上將無法阻止他們。”

的確,蘇軍在中國東北地區勢如破竹,橫掃日本關東軍,向朝鮮疾速前進,而美國地面部隊還遠在600英裏外的沖繩島。

那麽,將日本軍隊在朝鮮的投降區域劃到什麽位置,既能滿足國務院的政治要求,又能符合美軍的軍事現狀,而且還要考慮到蘇聯方面能否接受?

這是一個十分頭痛的問題。會議在激烈的爭論中持續到淩晨1時,但還沒有拿出一個十全十美的方案。要員們連連打著哈欠,開始收拾桌上的文件,準備明天繼續討論。

助理國防部長約翰·麥克洛伊仍勁頭十足,叫住了正要離開會議廳的臘斯克和另一位年輕的參謀博尼斯蒂爾上校。

兩位年輕人又回到了座位。人們都離開了會議廳,熱烈的氣氛也隨之消失。

“讓你們留下是想要你們盡快拿出一個切實可行的方案,”麥克洛伊直截了當地道明了軍方的想法,“如果我們提出的受降建議大大地超過我們的軍事實力,那麽蘇聯就很難接受,速度是問題的關鍵。”

“我們現在就去辦公室,考慮這個方案。”臘斯克像一名即將參加決鬥的角鬥士,鼓足了勁。

不知疲倦的年輕人離開了會議廳,走進一間辦公室,將一張朝鮮地圖鋪在桌上。

“美國在這條線以南接受日本投降比較合適,”博尼斯蒂爾雙眼緊緊盯住地圖上的北緯38度線,並用右手指向它,“它可把朝鮮半島大體上分成兩半。最重要的是,朝鮮的首都漢城被包括在美國部隊的受降區。”

臘斯克順著博尼斯蒂爾手指盯著這條緯度線,沉默了一會兒,說:“行!就這樣,我們立即寫出方案。”

第二天,臘斯克和博尼斯蒂爾的方案很快在三部協調委員會上通過。並得到哈裏·杜魯門總統的批準。

關鍵的問題是蘇聯能否接受這條由美國人劃定的線。

8月15日,日本接受《波茨坦公告》宣布投降。道格拉斯·麥克阿瑟—西南太平洋地區盟軍總司令,立即發出盟軍總司令關於受降的總字第1號命令,其中確定以北緯38度線為界,命令朝鮮地域的日軍在三八線以北者向蘇軍投降,在三八線以南者向美軍投降。

使美國感到驚異的是斯大林在第二天的答復中沒有異議。於是,一條沒有任何政治、軍事含義的緯度線竟變成了南北朝鮮的分界線。一條分裂朝鮮的三八線就這樣定下來了。

8月15日,蘇軍進入朝鮮北部,在金日成領導的朝鮮人民革命軍的配合下,於22日占領平壤,23日南下至三八線以南的開城,逼近漢城。總字第1號命令發布後,蘇軍撤出開城,北撤到三八線以北地區。

從9月8日開始,美軍第24軍軍長霍奇少將率第6、第7、第40步兵師在朝鮮南部的仁川、釜山登陸,占領朝鮮三八線以南地區。

戰爭的硝煙在這片飽經戰火的熱土漸漸離去,朝鮮半島沉浸在祖國解放的喜悅之中,朝鮮大地上洋溢著喜慶熱鬧的氣氛。但是,朝鮮人民歡慶的卻是一個在大國肮臟交易下形成的分裂的國家。

三八線本來是美、蘇兩國為接受侵朝日軍投降而臨時劃分的界線,但從此,朝鮮便以此線為界,形成了南北分裂對立的狀態。這時,朝鮮共有3000萬人口,三八線以北占40%,土地面積占57%,三八線以南人口占60%,土地面積占43%。

朝鮮問題早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就已經確定下來。1943年12月,中、美、英三國為解決日本侵占別國領土所發表的《開羅宣言》中,就提出了關於戰後朝鮮的安排問題,宣布“我三大國軫念朝鮮人民所受之奴隸待遇,決定在相當時期,使朝鮮自由獨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