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軍國主義之衰亡與中國

一二年來“軍國主義”四字,已成為社會上之共同攻擊目標,此其原因有二:

(一)十年來武人政治之結果,社會紛擾,民生困窮,而武人自身之貪暴,尤為國民指摘之媒。

(二)歐戰之興,西方則感於德軍之橫暴,東方則感於外交之失敗,而軍閥派侵略主義之罪惡,遂為一種鼓吹敵愾之用。

此二種立腳點,蓋絕對不能相混同,然言論既處於不自由之地位,談外交則須避德探之嫌疑,談內政,則須避過激之徽號,不得已,借德國之失敗,乃為之大張旗鼓曰“軍閥滅亡!”曰“軍國主義失敗!”蓋一種象征文字也。故終始不見有一種斬絕明了之議論。

吾今試發一問曰:“公等競言廢軍閥矣,今若有人焉,一戰而侵地復,再戰而藩服興,公等將歡迎之乎?抑反對之乎?”反對之,則是承認侵地藩服之當然割於人也。歡迎之,則是固軍閥之開山祖也。

是故攻擊外國之軍閥為一事,責備國內之武人又為一事,雖然,吾文宗旨乃不在攻擊軍閥,亦不在責備武人。

何以故?著之空言,不如見之行事之深切著明也,彼軍閥與武人,方且日日以事實宣布其罪狀於國民及世界之前。其傾全力以自殺也,惟恐其不速,惟恐其不極。吾人於此,而乃以空言責之,於勢為不必,於情為不忍,即哀衿焉,為之垂涕而道,而於事亦無補者也。

吾之宗旨,乃在表明此後世界之軍事潮流乃與我中國民族之特性及歷史在在相吻合,而國家之未來乃日日在光榮之進步中,使吾國民於此可以得無量之歡喜與慰安者也。

自世界交通以來,人類對於國家之觀念,大別為三種:

一、以國家存在謂不必要者,以為人類之幸福,發生於互助,互助者,人與人之關系,而家,而市,而邦,而國,皆不過一種歷史上之過渡,然以經濟制度之關系,而國家一物,乃為人類互相殘殺之根本。是謂極端之“大同主義”。

二、承認自己國家之存在,而同時以同等之理由,承認他人國家之存在,而尊重之者。法國卓萊氏所謂“大國家主義”者也。

三、承認自己國家之存在,而同時否認他人國家之存在,以為他人國家之存在,根本上與自己國家存在不相容。此則近世所謂德國學派之“國家至高主義”者也。(國家至高雲者,尋常對國內之個人言,其實為否認他人之國家也)

原歐美國家成立之方式,則亦有三種:

一、君主統率其民眾而使之團結者,如拿破侖及其以前之法國是也。

二、由人民個性之向上,而自行團結者,如今日之法美是也。

三、有貴族上挾君主,下率平民,而團結成為國家者。如戰前之英德是也。

軍國主義者,以第三種貴族國家之形式,而實行第三種國家最高主義者也。故其成立之要素,有絕對之條件二,相對之條件一。

絕對條件:

一、貴族政治。國內有多數之貴族,其組織之堅強,道德之高尚,足以統率全國國民,而其時人民,適當舊歷史之信仰未去,而新世界之智識初開。

二、侵略主義。國外有明了之目標,以為侵略主義之根本,而國民對此目標,有歷史上之遺恨,故能於時間空間上,為統一之行動,而能成功。[1]

相對條件:

一曰地狹,二曰人稠,三曰國貧,狹則便於組織,稠則富於供給,貧則國民自身感於侵略之必要。在歷史上求此種條件理想的適合者,則為十九世紀上半期之普魯士,二十世紀初元之日本。而其軍事制度,則有特點二:

一、勵行階級的強迫的軍事教育。蓋貴族制度,以階級為團結之唯一要義也。

二、維持極大之常備兵,蓋侵略主義,以攻擊速戰為成功之條件也。

是故軍國主義者,姑無論其於理為不正當,於事為不成功。即正當矣,亦決非吾中國之所得而追步者也。今日則事實既以相詔矣。三十年來,棄其固有之至寶,費高價,購魚目,而且自此於他人之珠!嗚呼!此亦拜鄰之賜多多也。

我國家根本之組織不根據於貴族帝王,而根據於人民,我國民軍事之天才,不發展於侵略霸占,而發展於自衛,故吾今者為不得已乃創左之宣言。

我國民當以全體互助之精神,保衛我祖宗遺傳之疆土,是土也,我衣於是我食於是我居於是我祖宗之墳墓在焉。妻子之田園在焉。苟欲奪此土者,則是奪我生也,則犧牲其生命與之宣戰。

是義也,根據歷史,根諸世界潮流。

雖以孔子之學理,定君權於一尊,而終不能改堯舜禪讓。湯武革命之事實,使後世之二十五朝,變而為萬世一系君主之相繼權,不操諸君主,而操諸人民,此真吾國體尊嚴之大義也。而秦漢以還,階級制度,消滅殆盡,布衣卿相,草莽英雄,而農民自由,尤為吾中國國家社會之根本。以視彼歐人,侈言自由,而農奴制消滅,僅僅在六十年前者,何可同日語。故一部二十四史入於帝國主義時代之眼中,為一片失敗羞辱史,入於民主社會主義時代之眼中,則真一片光榮發達史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