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對戰爭目標的進一步探討:有限目標

我們在前文已經說過,擊垮敵人的目的如果可以達到,那麽它就應當被當成軍事行動本來的絕對目標。我們接下來要探討一下在不具備實現這一目標的條件時還會有什麽其他的目標。

實現該目標的前提條件是,尋求該目標的一方一定要在物質上或者精神上占據很大優勢,或者擁有卓越的敢作敢為的精神(富於冒險的精神)。

在不具備上述這些條件的情況下,軍事行動的目標只有兩種:奪取敵國某部分國土(不大的領土);保衛本國國土,等待較為有利的時機的到來。後者往往是防禦的目標。

面對具體情況,究竟采用哪種目標更為合適?上文已經作了提示。等待較為有利的時機是假定未來確實有可能帶給我們這樣的時機。只有在這樣的情況下,等待(進行防禦戰)才有理有據。

如果未來無法帶給我們這樣的時機,而給敵人帶去這樣的時機,那麽采取進攻手段便是較好的方式,即我方應當充分利用當前的時機。

此外,還有一種情況:雙方都無法肯定未來究竟會給自己帶來什麽東西,也就是說,雙方都不能從未來的前景中獲得采取行動的依據。在這樣的情況下,從政治的角度上看,采取進攻戰往往是出自於進攻方,因為他正在全力準備作戰,並為達到這個目的費心費力。對他來說,浪費時間是一種損失。

在這裏,何時該采取進攻戰,何時該采取防禦戰所依據的理由跟作戰雙方的兵力對比沒有絲毫的關系。有人認為,將兵力對比當成作出這種決定的主要依據好像更加合理。不過,我們並不這樣認為,相反,這種做法與背離正確的道路完全一樣。

很多人對於我們的結論抱有疑慮,現在就讓我們來看看它在具體的情況下是否真的不合理。

我們首先設想一下:某個小國家和一個占據兵力優勢的國家發生沖突,而且這個小國家已經預料到自己的處境將會因為沖突而逐年惡化。如果說它無法避免這次戰爭,那它不是應該好好利用處境還不太壞的這一段時間嗎?如此一來,它只能選擇進攻。

不過,它之所以選擇進攻並非進攻本身能夠帶給它多少好處,而是因為它想在不利的局勢來臨之前徹底解決問題,或者至少要獲得某些利益以便日後加以利用。

這種說法是合理的。如果這個小國確定敵人很快發動進攻,那麽它就能夠而且應該采取防禦作戰方式來應對敵人,以便獲得最初的成果,這樣一來,它便不會遭遇喪失時間的危險。

其次,我們設想一個小國跟一個大國交戰,而且未來的情況對兩國的決心沒有任何影響。如果說,這個小國在政治上呈現的是進攻態勢,那麽它只能對大國發動進攻。

既然這個小國給自己設定的戰爭目標是積極的,那麽,如果敵人不先采取行動,它就必須先進攻敵人。

等待是愚蠢的,除非這個小國在實施戰爭行動中突然改變政治決心——這種改變是常見的,也在一定程度上讓戰爭具備不確定性的特點。對於這點,哲學家往往會手足無措。

在對有限目標的考察中,我們談到了有限目標的進攻戰和有限目標的防禦戰。對於這兩種戰爭,我們會另辟章節來專門論述。不過,在此之前,我們要先談談另一方面的問題。

直到目前為止,我們都只從戰爭目標本身內在的原因來探討戰爭目標的變化。至於政治意圖的性質,我們只從它是否追求積極的東西這一點來對其進行考察。

雖然政治意圖中所有其他一切原本跟戰爭本身沒有關聯,但是,我們在前文裏已經說過,政治目的的性質、我方或者敵方的要求的大小及我方的整個政治狀況,實際上,對戰爭發揮著決定性的影響。

所以,我們將在下一章對此進行專門的論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