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打蛇打七寸(第3/18頁)

淩晨3點,全連到達支撐點附近。觀察人員在白天早已發現了日軍在地雷場上留出的通路,工兵來到通路上並迅速剪開了鐵絲網。

各排隨後無聲無息地穿過通路。3點15分,他們包圍了支撐點。

謝爾巴科夫連和其他連一樣,全連都進行了偽裝。每個官兵配備了裝有三百發子彈的“波波沙”沖鋒槍、六至八枚手榴彈和一把匕首,這樣的裝備非常適於實施突襲行動。

手握匕首的偵察兵悄悄向最近一所營房外面的日軍哨兵摸去。這名哨兵剛剛用日語朝他們喊了一聲,就被偵察兵刺倒在地。

房子裏的日本兵聽到喊聲,趕緊向門窗撲去,但從屋外扔進來的手榴彈讓他們根本就沒有一點反擊的機會。第一間營房的戰鬥在3分鐘之內便得以解決。

其他營房和高地塹壕裏的日軍聞聲繼續抵抗。一名日軍機槍手還隱藏在房屋的角落裏,企圖在蘇軍靠近時從側面開火,蘇軍發現後向窗子裏扔了一顆手榴彈,就把他給報銷了。

經過一個半小時的夜戰,謝爾巴科夫連終於攻下支撐點,保障了其他分隊從清晨起擴張戰果。

濱海地區的暴雨從午夜時分一直延續到清晨五六點鐘,夜色也因為雷雨而變得更濃。這些都為先遣支隊的行動提供了掩護,當蘇軍發起進攻時,部分日本兵尚在營房裏酣睡未醒,還沒來得及進入戰鬥工事就被予以殲滅。在戰鬥的頭一個小時,甚至只有零星的機槍聲和手榴彈所發出的爆炸聲偶爾會打破沉寂。

缺口

驚醒過來的日軍通過暗道和交通壕到達射擊陣地,準備對蘇軍進行阻擊,然而此時先遣支隊早已插入其側翼和後方,並完成了對觀月台各永備火力點和土木質火力點的封鎖。

擔任突擊任務的先遣營開始大顯身手。這些先遣營都配屬了護送火炮和自行火炮,兩類火炮幾乎是在抵近的情況下進行直接瞄準射擊。個別時候,自行火炮的車體還被用來擋住日軍火力點的射孔。

蘇軍SU-5自行火炮。自行火炮使用車輛底盤自備動力,無須其他車輛牽引,且有輕裝甲保護。圖中的SU-5自行火炮搭載了152.4毫米榴彈炮,火力極強。

在主要突擊方向上,莫斯卡列夫營戰果尤為顯著。該營地段上有水窪地,導致自行火炮無法使用,本來這對進攻是不利的,但有“蘇聯英雄”稱號的營長莫斯卡列夫大尉找到了替代辦法。

他們大量使用炸藥包、火焰噴射器、燃燒瓶、發煙手榴彈乃至汽油箱,火力點和帶掩蓋的交通壕裏的敵人不是被熏出就是被燒死。最後,莫斯卡列夫營成功地攻占了鳥青山(也稱630高地)。

鳥青山和大石砬子是觀月台的兩個主要支撐點(日軍稱為中核陣地),其中大石砬子更是關鍵陣地,能控制十至十二公裏內的地區。日軍在高地的花崗巖峭壁層上構築了幾十個永備火力點,可用火炮進行射擊,尤為不利的是,在發現己方遭到攻擊後,日軍已事先進入了大石砬子的所有火力點。

雙方的爭奪戰打得特別激烈,夜間對此處實施攻擊的先遣營一直未能得手。清晨7點,格拉祖諾夫少校指揮一個營重新發起進攻。在經過十分鐘炮火的急襲射擊後,蘇軍采用正面和側翼迂回相結合的辦法,一口氣攻占了四個永備火力點,這才將大石砬子收入囊中。

8月9日清晨,觀月台的主要陣地都已遭到突破,由綏芬河要塞所構成的防線被打開了缺口。日軍曾想對缺口進行封閉,但是前去增援的分隊均有去無回。

缺口一開,主力就可以閃亮登場了。

身為蘇軍遠東總司令的華西列夫斯基曾主張在戰役的初期階段,只限於使用先遣支隊,而不動用方面軍主力。按照他的建議,遠東第一方面軍主力應根據外貝加爾方面軍的推進情況,在戰役開始五至七天後才實施作戰行動。

針對華西列夫斯基的建議,蘇軍總參謀部做了仔細研究並用各種計算方法做了檢驗。檢驗結果表明,不管多麽強大的先遣支隊,都未必能單獨進行五至七天的晝夜戰鬥。

於是華西列夫斯基的建議遭到了否決。實戰中,先遣支隊與方面軍主力一前一後發起突擊,先遣支隊負責掃清道路,方面軍主力負責拓展勝利。

8月9日上午8點30分,以先遣支隊為先導,集團軍主力展開進攻。當主力投入作戰時,先遣支隊不僅已從觀月台打開了缺口,而且摧毀了很多地段的日軍防禦體系。這樣一來,主力就沒有必要再在突破地段進行全線的火力準備,炮兵為支援步兵和坦克,也只須對個別支撐點和永備工事進行轟擊。

10點至12點,先遣營和主力的第一梯隊攻占了日軍的邊境工事,第一梯隊的先遣支隊開始向敵境縱深推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