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從堤壩裏噴湧而出的怪獸(第4/12頁)

難道我們非得拿熱臉貼你的冷屁股?步兵們幹脆不跑了,反正就是跑到腿抽筋也追不上。

第三戰車聯隊放開韁繩,一路狂奔,當距離河岸只有四公裏時,他們停了下來。

弱智和聰明

不是吉丸想停,實在是不得不停。

朱可夫用半個多月時間,在東岸修築了縱深達三公裏的防線,其中包括多個高地。擋住第三聯隊的是733高地,高地上的蘇軍早就嚴陣以待,在日軍發動進攻後,他們集中一百多門輕、中、重迫擊炮,向坦克群進行百炮齊射。

迫擊炮發射的是霰彈,霰彈淩空爆炸,對步兵具有很大的殺傷力,可在坦克身上的“療效”一般。吉丸真是想不通對手為什麽要用霰彈:你們的弱智還有沒有底限啦?

在吉丸的指揮下,戰車聯隊沖過霰彈雨,逼近防線前沿。一進入防線,坦克兵們開始暗暗叫苦。

朱可夫花那麽多時間和工夫打造的防線,自然有它的玄妙之處。防線內密布十幾道蛇腹鐵絲網,這種鐵絲網的鐵絲呈螺旋形,坦克只要一壓上去,履帶就會被其死死纏住,然後坦克便進退不得,只能原地打轉。

無奈之下,坦克兵鉆出坦克,想把鐵絲從履帶上拔出,忽然臨頭又澆下了霰彈雨。

坦克兵們被炸得哭爹喊娘。吉丸這才恍然大悟,蘇聯人不是弱智,是絕頂聰明,霰彈打的不是坦克,是他的坦克兵。

第三戰車聯隊自中隊長木之本守之助少佐以下,三十多名坦克兵死於霰彈之下,坦克也被擊毀擊破多輛。

吉丸急忙撤兵,上氣不接下氣地跑到一低窪處躲了起來。面對著喪魂落魄的部下和彈痕累累的坦克,他不由得悔恨交加:早知道就應該帶著步兵和工兵一道玩,弄得危急時刻都沒有人幫著抽鐵絲。

正這麽自怨自艾,步兵和工兵卻奇跡般的出現在了眼前。原來在被坦克甩開後,山縣聯隊扛著個膀子慢悠悠地往前行軍,拖到天黑後迷了路,只能一個勁地在原地轉圈,轉著轉著就轉到了戰車聯隊所躲藏的地方。兩下一見面,臉都紅到了耳朵根。

第四戰車聯隊出發得較晚,路線是沿南面進攻,以便切斷蘇軍向河西撤退的另一道路。在整個進攻過程中,他們被755高地所阻,接下來的遭遇便與第三戰車聯隊十分相似,不僅挨了揍,還在退卻中與山縣聯隊一樣迷路,一群坦克像蒼蠅一樣,在黑暗中嗡嗡亂叫,來回打轉。

安岡只能等待天亮再繼續發起進攻,同樣處於焦急等待中的還有他的同學小松原。

雖然占領了巴英查崗山,但第二十三師團損失不小,共有包括兩個大隊長在內的六百多人傷亡。唯一讓小松原感到欣慰的是,由步兵團長小林恒一少將直接指揮的第二十三師團一線部隊(小林部隊),已經沿著巴英查崗山,形成了向南迂回攻擊的有利態勢。

第二十三師團的編制和老的常設師團不同,常設師團一般為兩旅團四聯隊制,第二十三師團采用三單位制,即師團下轄一個步兵團,步兵團再轄三個步兵聯隊。除西岸的山縣聯隊外,其余兩個聯隊都在小林部隊之列,天一亮,他們就可以繼續深入,直至完全切斷西岸蘇軍的退路。

1939年7月3日晨,小林部隊向南疾進。這次進攻果然異常順暢,似乎連對面的騎六師都撤走了,部隊長驅直入,一口氣趕了十公裏。

一看地圖,離蘇軍渡口還有三公裏到四公裏路程,勝利在望。

突然,讓日軍為之瞠目結舌的情景出現了:一批炮彈傾瀉而下,把士兵們炸得鬼哭狼嚎,接著是第二批、第三批,日軍陣地成為一片火海。

炮擊持續了一個半小時,小林部隊被摁著脖子,難以再向前邁出一步。

與此同時,朱可夫又調動飛機繼續對浮橋展開轟炸。

浮橋關系著至關重要的補給線以及日軍的退路,小松原必須進行全力防護。第二飛行集團奉命前去保護浮橋,並掩護河西兵團的進攻。

有了奇襲塔木斯克基地的勝利,日本航空兵在對陣蘇聯空軍時頗有心理優勢,他們早早地就在巴英查崗山上空擺開陣勢,準備將來襲的蘇聯飛機一架不剩地擊落於地。

可是當蘇聯飛機出現時,航空兵們肝兒顫了。

那不是一架一架,也不是一群一群,而是一陣一陣,經過源源不斷的補充,蘇聯戰機已經是密密麻麻,編隊飛來時,猶如烏雲壓陣。

在懸殊的數量差距面前,日軍航空兵越來越顯徒勞。有的飛機選擇了先去攔截轟炸機群,沒想到“戴帽燕”伊-16瞬間從高空呼嘯而下,日機慘叫著從空中掉了下去。

趁此機會,多達七十多架蘇軍轟炸機群飛臨浮橋上空。由於轟炸機實在太多,浮橋旁邊的高射機關炮都忙不過來,彈雨潑灑下,停在岸邊等待過河的補給車隊一片狼藉,浮橋也不時中招,河西兵團所依賴的補給線已被基本切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