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最強者才有機會生存 (上高會戰)(第6/10頁)

就實戰性能而言,二四式重機槍在各方面都要超過日本的九二式重機槍,不過由於屬於水冷式機槍,射擊時會產生水蒸汽,容易暴露目標,日軍的飛機、小鋼炮、步兵炮都可以迅速對它進行精確打擊。在日機的狂炸低掃和火炮的猛烈轟擊下,華陽峰上塵土飛揚,爆炸聲此起彼伏,震耳欲聾。

機槍排長周陽負傷多處,直至戰死仍不肯撤下火線。當他的遺體被擡下來時,渾身上下的軍服都被鮮血染紅了。在周陽的激勵下,所屬機槍排無一人動搖,無一人後退,最後大多壯烈犧牲。戰事結束後,軍委會特將周陽陣亡的高地命名為“周陽山”,陸軍測繪總局通令全國,將軍用地圖上的華陽峰改成“周陽山”。

堅持到晌午時分,日軍終於扛不住了。因燃料彈藥耗盡,飛機率先在天空消失,步騎兵也兇焰頓挫,氣勢衰竭,全都趴在地上蟄伏不動。野補團見狀立即轉守為攻,發起全線反擊。日軍被迫向北潰逃,野補團除繳獲許多輜重外,還生擒了六名日本兵。

野補團的堅守,為五十一師主力重新奪得主動權爭取到了寶貴的時間。為了能夠進行有效指揮,五十一師所有指揮人員都捆好行李,並套上扁擔,一旦需要,隨時可以一挑就走。當戰鬥打到最激烈的時候,前線指揮所的電話響個不停,李天霞左手握電話筒,右手按著方桌上鋪著的軍用地圖,不停地向前線發號施令。當看到地方勞軍人員走進指揮所時,他也沒有放下電話筒,而只是站起來簡單地表示了一下歡迎。

五十一師拼死拒敵,雖血肉橫飛,傷亡慘重,仍寸步不退。激烈的爭奪戰幾乎摧毀了這一戰場上的所有建築物。與五十一師協同阻敵的東北軍軍長劉多荃想找一間房子做指揮所都找不到,最後還是當地的江西保衛團讓出了一間又小又破的舊房子。會戰結束,有人從已被打掃過的戰場走過,沿途見不到一個活人和一所房屋,能見到的只是一具被日軍槍殺、尚未掩埋的民夫屍體。那真是唐人《吊古戰場文》中描述的情景:“鳥飛不下,獸鋌亡群。”

血肉廝拼的結果,五十一師反敗為勝。日軍第二十旅團企圖從南岸包圍上高的計劃由此破滅,整個戰局從失衡再次轉向暫時的穩定。

就規模而言,華陽保衛戰乃至錦江南岸爭奪戰,充其量只是一道開胃菜,上高保衛戰才是實實在在的正餐。

羅卓英讓七十四軍固守上高,原本就是要起到“磁鐵戰”的效果,即愈吸愈近,愈近愈緊。這個效果基本達到了,日軍第三十四師團只顧進入上高,而忘記了它的右側背因第三十三師團的過早撤離,正變得非常危險。

羅卓英觀察整個戰場局勢,認為“後退決戰”中的圍殲時機已到,於是傳令北路擔任側擊任務的第七十軍預九師、第十九師迅速南下。

日軍偵察機在上空看得真切,歸其第十一軍總部直接指揮的第三飛行團急忙向第三十四師團報信。飛行團團長遠藤三郎少將從飛機上向大賀投擲要件,告知大賀必須盡快占領上高,而且占領後還不能停留,應立刻返回,因為若再拖延下去的話,“敵軍(指南下的中方側擊部隊)會威脅後方的安全”。

事實上,大賀早已感受到了這種威脅。第三十四師團的師團指揮所、野戰醫院和輜重部隊在向前線移動的過程中,都遭到了七十軍從側背發起的襲擊。

大賀知道時間對自己越來越不利,最好的解決辦法就是從上高正面鉆開一個缺口。於是他親自趕到官橋以南的畢家附近進行督戰,指揮部隊向上高發起總攻。

經過一番拉鋸式的惡鬥,日軍第三十四師團沖過上高大道,直達距上高城北僅三公裏的鏡山,從這裏,日軍機步槍已可射至上高市區。

一鳴驚人

3月23日,天剛蒙蒙亮,日軍第三飛行團便早早駕到。日機最初是二三十架,後來最多時達到七八十架,有如蝗蟲一般,遮天蔽日地連續飛臨上高上空。這些塗著“紅膏藥”標識的飛機在反復對上高進行盤旋偵察後,開始對城池及外圍輪番俯沖投彈。

隨著成噸成噸的鋼鐵從飛機中傾瀉而下,上高城很快淪為一片廢墟,城內的所有鋼筋水泥工事及其堅固戰壕,均被轟塌炸平。在讓飛行團助戰的同時,日軍第三十四師團還集中火炮對守軍陣地進行猛烈轟擊。沒有接到作戰任務的部隊指揮官在城南高山上瞭望觀察,只感到地動山搖,震耳欲聾,遙望前方陣地則是濃煙滾滾,一片火海。在七十軍營長鄒繼衍的記憶中,日軍使用如此多的飛機和如此強大的炮火,他參戰以來還是第一次見到。

上高城除南面由錦江橫貫外,東西北三面均山嶺環繞。日軍第三十四師團當天的攻擊重點集中在城東北的下陂橋,也就是五十七師所扼守的核心陣地。為制造恐慌情緒,日機甚至還炸斷了溝通錦江兩岸的軍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