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 八莫之四

日軍形容對八莫的救援作戰最初進展順利。

在日本《太平洋戰爭證言系列·第十期悲劇的戰場》中,記述了這段戰鬥:

“九日天未亮的時候,狼(第49師團——筆者注)的炮兵突然發起了轟擊,炮聲震動山谷,此後,手榴彈爆炸聲和機槍聲充斥了整個戰場。

“‘總算是……奇襲成功了!’日本官兵發出了這樣的感嘆。此後,戰線上只能聽到友軍的炮聲和機槍聲,敵軍(指中國遠征軍——筆者注)得意的迫擊炮炮聲幾乎聽不到。

“十點鐘(推測為東京時間上午十點,緬甸還在淩晨。——筆者注),等待許久的報告從第一線傳來,菊(第18師團——筆者注)報告突擊成功,先頭的緒方部隊(指揮官畢業於陸軍士官學校第56期——筆者注)已經突破了中國軍隊第二線陣地,正在向敵後方的炮兵陣地繼續突擊。

“說起來,還是第18師團啊,他們畢竟在這裏作戰良久,已經形成了主場優勢,熟悉地形和敵情。此時,支援部隊本部裏面到處洋溢著‘太好了,太好了’的聲音,人們的面部表情也松弛下來。

“龍(第56師團——筆者注)的部隊,也經歷和中國人千軍萬馬的血戰,我們不很擔心,擔心的是狼師團的進展,因為他們還是第一次在這裏參加戰鬥。我們爬上左側的小高地棱線,用望遠鏡朝戰場方向看,發現在我們後方有閃閃的光芒,仔細一看,原來是軍官揮舞的戰刀反光。這進展有點兒晚了啊,我們暗暗想到。不過,他們也的確在朝前進攻。

“不過,在右翼的龍師團部隊讓我們解除了擔心,這支部隊進展順利,攻占了敵軍右側的高地,從而完成了對中國軍隊左翼的包抄。”

日軍進展順利的原因,一來是因為他們冒著被中國和美國空軍摧毀的危險,使用了雪藏多日的炮兵,使其火力大大增強;另一方面則是因為中國軍隊在這個方面部署的兵力不足。

雲南前線的一名中國小戰士,這張照片曾為美國生活雜志使用。

日軍動用最後可以使用的所有炮兵和寶貴的彈藥,大有“打完這一仗,不過了”的思路。這種想法也很正常,因為八莫如果失守,日軍唯一正常的戰鬥思維,就是盡量保存力量撤出緬北和滇西戰場。要撤退,在道路大多被破壞的緬北地區,這些炮彈和大炮都是日軍的累贅。日軍殘存的據點南坎、遮放、臘戍等連成一線,如同一條死蛇,既難以構成相互呼應的支撐點,也無法切實遮斷正在迅速向前延伸的中印公路。緬北日軍的最重要任務就是阻止中國打通國際線路,以避免這個頑強的農業國獲得足夠的外界工業支援。現在,這個目的無法實現,繼續在緬北或者滇西打下去已經沒有意義。

實際上日軍已經開始悄悄地準備撤離,其分散設在平戞等地的守備隊,盡管受到的威脅不大,也輕易放棄陣地,向主力靠攏。9月21日,分散部署的日軍中最大的一支,從平戞撤離的守軍一個步兵大隊又一個炮兵中隊到達芒友,這一撤離遭到雲南遠征軍的攔截,日軍損失不小。但日軍出動第49師團的吉田支隊,經過激戰,才逃出生天。第56師團的主力也從雲龍山方向開始後退。

平戞是第56師團在滇西的三大門戶之一。另外兩個門戶,松山和騰越都是經過“玉碎”苦戰才易手的,而雲龍山是擋在龍陵前面的重要防線。

丟棄平戞這樣的重要陣地,從全局來說,這無疑不是好消息。但是在局部戰場上,日軍可以動用的兵力,使其短時間內作戰能力反而增強。

日軍同時通過第33軍兵器部自制大號手榴彈、代用汽油(可以用來制造焚燒坦克的汽油手榴彈),通過軍醫部采集草藥解決治療傷病問題。這些都短暫地提升了日軍的戰鬥力。

至於以後,那就誰也顧不得去考慮了。

實際上,此時日軍還能控制的緬北鐵路,已經被美軍空軍部隊和中美聯合空軍反復攻擊,破壞慘重。撣邦的日軍鐵道、橋梁等均遭損傷。對於這樣的空襲,日軍也總結出了規律。他們認為,美軍平時使用三架飛機共同攻擊日軍重點目標,但巡邏常常是單機。所以,如果運輸車是單車,則日本駕駛員常常白天行駛,因為更容易逃脫攻擊。

奇怪的是在芒友的日軍司令部,卻一次都沒有遭受攻擊。有推測認為,盟國已經截取了日本的無線電波頻段,因此,有意不炸日軍司令部,來保障消息來源。

而中國方面部署兵力不足,則應該說是倉促間布陣不周了。當時中國遠征軍在西線的兵力遠遠大於日軍全軍。中國遠征軍在這個方向上的部隊,集中了新編第一軍的全部,第六軍的一個師,戰車部隊七個營(由美軍軍官布朗上校指揮)。此外,還編有步兵獨立團一個,重迫擊炮團一個,炮兵團三個,高射機槍營一個,汽車兵團一個,工兵團兩個,教導團一個,通訊兵營一個及運輸兵兩個大隊,總共十萬大軍。但當時中國軍隊的高級將領主要注意力在八莫城區,對日軍在如此情況下仍然能派出援兵救援八莫考慮不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