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中印公路

整個胡康—孟拱河谷,日軍在占領期間始終在構築防禦工事。在工事方面,作為強調土工作業並且做事強調貫徹到底的日本陸軍一貫做得不錯。然而,馬拉關方向,田中新一盡管部署了若幹大縱深防禦陣地,卻沒有足夠的力量進行反攻。

這並不是因為日軍兵力不足。盡管第18師團損失慘重,但是日軍已經意識到,在緬北戰場美式裝備的中國軍隊的戰鬥力得到了很大提高,為了與中國軍隊相抗衡,日軍從泰國、南洋乃至中國東北等地,勉力抽調兵員增強其戰力,不但補充了大量新兵,而且成建制調撥部隊加入第18師團。

遠征軍訓練照片

這其中就有以嗜殺成性著名的仙台師團第4聯隊。所謂仙台師團,指的是以日本東北仙台地區兵員組成的日軍第二師團(甲等師團),代號“勇”。第二師團此前參加了著名的瓜達爾卡納爾島戰役,因美軍控制了制空制海權,在奪取亨德森機場的戰鬥中被打得落花流水,死傷慘重。戰敗撤退以後,其步兵第4聯隊尚有戰鬥力,經過在菲律賓補充重建,進駐爪哇島駐防,轄第一大隊、第二大隊、聯隊炮中隊、速射炮中隊、通訊中隊等,總兵力四千余人。1944年1月10日,該部隊接到命令增援緬甸。第4聯隊的先遣部隊由馬來亞直接空運至緬甸的機場,再分乘汽車奔赴緬北戰場。先期到達的是聯隊指揮機關和第一大隊主力,余下的部隊攜帶彈藥物資,作為後續部隊跟進。是年3月24日,該部主力到達緬北的英開道地區。

遠征軍訓練照片:體操、射擊、防毒氣。

訓練後令人耳目一新的中國戰士。這是1944年2月蘭姆迦閱兵式上即將上前線的遠征軍將士在接受中美指揮官的檢閱。

1944年2月,增援前線的遠征軍在蘭姆迦出發前舉行閱兵,這是閱兵時展示的遠征軍武器裝備。

該部隊到達緬北後的第一次戰鬥,是攻擊空降後的溫蓋特部隊英軍陣地(此時該部隸屬於獨立混成第24旅團)。中間一度劃歸第53師團(代號“安”),5月24日開始被調撥給第18師團。

東北地方出身的日軍兇悍善戰,在侵略戰爭中頗有惡名。因為曾經是魯迅留學地而受到中國人喜愛的仙台,在軍國主義時代,其實也有著另外的一張面孔。

這個第4聯隊在諾門檻之戰中損失慘重,但很快補充重建,在瓜達爾卡納爾島再次損失慘重,再次重建,而且戰鬥力始終強勁。

補充的結果,是戰後統計戰果和損失時發現,第18師團損失的日軍兵員,超過別的師團兩倍,也超出了一個正規日軍師團的總兵力。

得到增援的田中新一依然無法擋住中國遠征軍前進的腳步,是因為中國軍隊在孟關迂回之後屢屢施展這一戰術。茂密的叢林裏不時出現帶有空中掩護和空運補給的中國軍隊,他們不斷向日軍背後滲透,迫使其放棄與遠征軍對峙的前沿陣地。

第4聯隊的老兵村上磐回憶說,他曾經看到,行軍路上有許多撤退下來的第18師團的殘兵敗卒,這些人踉蹌而行,衣衫襤褸,身形瘦削,面色烏黑,如同活骷髏,而且都患了嚴重的腳氣,雙腿甚至連睾丸都浮腫。行軍路上,許多人不是被炸死就是病死,剩下的疲勞困頓至極,丟盔棄甲。

相對於日軍,追擊的中國軍隊雖然也面臨很大困難,但總是能攜帶足夠的裝備和給養對日軍進行追擊。

在孟拱河谷進攻頻頻得手的同時,1944年5月,經過一個月的艱苦跋涉,中美聯合突擊部隊在森林中潛伏行軍幾百公裏,穿越了眾多人跡罕至的山峰和河谷,秘密抵達緬北中心密支那機場附近的密林中,並突然發起進攻。與此同時,擔任接應的中國遠征軍乘坐滑翔機突然降臨,一舉拿下了防守空虛的密支那機場,打開了緬北戰場的左翼局面。這是史迪威軍事生涯中最大、也是最成功的一次冒險舉動,當時全世界為之轟動,英軍的高級將領們聽到後竟然多不能相信。

大量的運輸機運載著部隊和重武器,源源不斷地在密支那機場降落。但是,空降密支那的部隊過於謹慎,他們把大量兵力用於側翼防守,只有一個團進攻兩公裏之外的密支那城。而日軍乘機收縮外圍部隊,以一個聯隊的主力據壘進行防守。

由於兵力太少,久攻不下,加之日軍增援部隊趕到,原先的突襲變成了強攻。盟軍幾度攻入城區,又幾度被日軍逐出。中國軍隊不斷空降補充到戰場,雙方在密支那火車站一帶反復爭奪,傷亡都很慘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