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怕吃敗仗的大阪兵團 ——記日軍中的另類第四師團(第2/4頁)

返程的時候,齊裝滿員、精神飽滿的第四師團,成了最威武的部隊,丟盔卸甲、傷兵滿營的第二師團和人家簡直沒法比。只是關東軍報道部的上層實在看不過眼,把報紙呈上來的《我無敵皇軍第四師團威勢歸來》的新聞標題改了一個字,變成了《我無傷皇軍第四師團威勢歸來》。外行看來意思相差不大,當兵的看了,對第四師團的名聲肯定是沒什麽好處……[薩評:看來司令官雖然重要,畢竟不能扭轉乾坤,可憐山下奉文在日軍中稱為“鬥將”,這次成了“將雄熊一窩”。]

不過,第四師團這一仗沒有損失對日本軍部來說倒是個好消息。因為當時華中地區的日軍正和中國軍隊第九戰區鬥得難解難分,急需增援。於是顧不上追究,急調第四師團南下增援。大阪師團搖身一變,又成了日軍精銳十一軍中的一員。

其實,第四師團的名聲,中國軍隊早有耳聞,其原因是早在1938年初徐州會戰期間,中國軍隊就遇到過一支“奇怪的日軍”。當時,中國軍隊從徐州突圍向西“轉進”。[薩評:李宗仁司令長官的得意之作,四十萬大軍巧妙跳出了日軍的包圍圈。雖說李長官的戰術動作果斷利落,畢竟機動能力和已經半機械化的日軍無法相比,突圍雖然成功,但已經是人困馬乏,重裝備也丟失很多,戰鬥力銳減。]在過魯蘇皖邊境一條公路的時候,疲憊的中國軍隊忽然發現同一條路上出現了一支裝備精良的日軍部隊,數量最少一個大隊!

因為部隊已經十分疲憊,士氣低落,這支中國軍隊發現敵軍之後驚惶失措,混亂地離開公路向附近的山區逃離。以當時日軍的士氣和作戰習慣,中國軍隊幾乎肯定會遭到追擊,而以當時中國軍隊的狀態,一個大敗仗恐怕是跑不了的。

奇怪的是,很久也沒有發現日軍的追兵。中國軍隊的指揮官驚奇之余派人打探,卻見那支日軍如臨大敵地布置了警戒哨,但絲毫沒有追擊的意思,相反,還在公路兩側堂而皇之地燒起飯來!

時間緊迫,繞道的話說不定就會被日軍合圍。中國軍隊橫下一條心,硬著頭皮橫穿公路而走,結果——一路平安。

這支日軍部隊,就是抽調第三十七聯隊、第七十聯隊各一部組成的第四師團南進支隊。對於為何沒有和中國軍隊開戰,該部隊的部隊長聲稱:“沒有得到對中國軍大部隊進行截擊的命令。”而這個嚴格遵守作戰紀律的部隊,上報情況就略微的慢了一點,等命令到達的時候,中國軍隊早就沒了影子。

消息傳到中國軍隊耳朵裏,“大阪的日本兵不會打仗”這樣的說法就流行開來。於是這次第四師團南下,每次參戰,中國軍隊一聽是“大阪師團”,往往士氣倍增,踴躍突襲逆襲,各部搶著和第四師團交戰。在這種莫名其妙的有力打擊下,剛到前線的第四師團猝不及防,確實吃了幾個窩囊的敗仗[薩評:的確“不負眾望”]。這樣的情況甚至牽連了友軍,以至於友鄰部隊向十一軍司令部抱怨:“有第四師團參戰,本來能打贏的仗,因為敵軍士氣大振,也會打輸……”第十一軍看看的確是這道理,自此同樣是甲等配置的師團,前線出現的番號就總是第三、第十三這樣的師團,而第四師團就專心在後方“待機”了。中間出了個軍司令官不信邪,派第四師團在長沙會戰中打主攻。結果第四師團一進長沙就被趕了出來,全線潰敗,司令官灰頭土臉地回了日本。[薩評:這個司令官,可能說的是阿南惟己。阿南是個死硬派,腦袋一根筋,打到吃了兩個原子彈,天皇都要投降了他還準備發動政變和盟軍死磕,結果兵敗自殺。守長沙的國軍是老虎仔薛嶽所部精銳,也只有阿南這種榆木腦袋會用第四師團當主攻。]

長沙會戰中第四師團的表現給它帶來了極大的負面影響,結果就是澱兵團成了“喪門星”,哪個軍都不敢要。大本營只好將其改為直轄部隊,長期駐紮上海。[薩評這下第四師團的兵有的吹了——老子當兵就在甲種師團,開戰時候屬於關東軍——精銳,仗打起來在十一軍——還是精銳,最後十一軍裝不下我們了只好改大本營來直轄……]這回中國軍隊就想打第四師團都夠不著,無奈又發生了第四師團人員向中共軍的新四軍倒賣藥品的事情,讓大本營十分懊惱。

雖然說第四師團窩囊,畢竟是甲種師團,老兵多,有經驗的下級軍官多。當時日軍前線各師團和中國軍隊作戰損失很大,急需補充訓練有素的人員。既然第四師團作為整體作戰不利,上司便不時抽調其人員補充到其他師團,也算是物盡其用。然而,這些人員的作用可就不好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