矢盡弓折 ——日本照片中長江上的中國海軍(第4/7頁)

“寧海”號殉國照片之二

“寧海”號殉國照片之三

“寧海”號殉國照片之四

“寧海”號殉國照片之五

平田介紹,打撈寧海艦的時間比較晚,大約在1938年6月間。原因是4月的打撈一度失敗,該艦重新翻覆,壓死兩名日本潛水員。後來請來了它的設計主任神保擔任指導,才將該艦成功打撈。

“平田先生當年也參加了寧海艦的打撈嗎?”我問道。

“我沒有參加過打撈寧海號,但是我參加了打撈平海號,還有逸仙號。”

很遺憾,平田的畫冊中並沒有逸仙艦的照片。他作了個側臥的姿勢,對我說,打撈的時候,逸仙艦是橫倒在水中的。

逸仙艦,是中國海軍另一艘命運坎坷的軍艦。如果說寧海、平海艦從設計角度帶有濃厚的日本風格,逸仙艦則從設計到制造都是純粹的中國產物。它是以孫中山先生名字命名的大型炮艦(中國海軍也稱“輕巡洋艦”,但以其噸位,這不過是自欺欺人罷了),1931年在江南造船廠下水,排水量1550噸,其戰鬥力在當時中國海軍中僅次於平海、寧海。江陰之戰中,逸仙艦艦長陳秉清深知自己軍艦防空力量薄弱,看到日機欺中國艦隊火力弱經常低飛投彈,遂心生一計。他將沒有防空設計的150毫米主炮瞄向日軍可能來襲的東方水天線處,待日機編隊飛來,突然發炮。日機沒有料到中國軍艦有這樣遠射程的防空武器,未做規避,當即被擊落一架(根據日方史料,似為第二聯合航空隊第十二戰隊的一架92艦上攻擊機,駕駛員寺田上飛曹)。

日本92式艦上攻擊機。第十二戰隊的一架這種飛機在江陰被逸仙艦擊落,這架飛機從編號看正是第十二戰隊的飛機。

1937年9月25日,該艦戰沉於江陰封鎖線上遊,日方一度將其打撈後作為海軍學校的練習艦使用,日本戰敗後歸還中國,一直使用到60年代。

平田參加打撈平海艦是在1938年2月間,還在打撈逸仙艦之前。圖冊上記載,當時除日本海軍派出潛水員參加外,並調動在江南造船廠的舞鶴、播磨等船廠職工參加打撈,共出動四艘打撈——俘獲的兩艘中國海關艦華星號和海晏號,日本拖船住吉丸和光月丸,後來又增加了數艘其他船只。2月24日,因為附近的江岸發現有中國軍遊擊隊的活動,似有破壞打撈之危險,日本海軍又增調炮艦勢多號擔任警戒。

平海艦因為是中國艦隊的旗艦,遭到日軍集中攻擊。從打撈記錄來看,平海艦先後被六枚炸彈擊中,其中致命傷為後部右舷和左側中部水下各一彈,造成艦體破損,進水過多。平田並回憶平海號艦橋與煙囪之間有一大彈洞,而其指揮塔內部顯然曾有火災發生,油漆皆起泡打卷。

擱座在江陰上遊巴世洲北岸的平海艦,按照資料說明是在鎮江境內江段。日方記載,該艦上尚可使用的探照燈、測距儀、高射炮、機槍等,都已經在沉沒後被中國海軍方面打撈撤去。

注意,日軍打撈平海是在長江低水位的冬季。寧海平海沉沒的時候是秋季,艦體大部分沒入水中的,所以中國海軍很難回收一些大型設備。

江面枯水時從後方拍攝的平海,可以見到其後部受傷損壞的側舷。

這是與中方記錄吻合的。江陰血戰中,平海艦22日遭到日機70架次的狂轟濫炸,多處負傷,底艙進水,當晚徹夜搶修。有人勸司令官陳季良降下中將旗以減小目標,陳堅決不肯降旗,並通知各艦艦長:“誰向上遊退避,誰就是第二個方伯謙!”

次日早晨,看到緊急修理後的平海艦上依然戰旗高揚,海軍官兵皆聲威大震。德國顧問的報告中稱,當時岸上觀戰的陸軍皆振臂歡呼。本文發出時,有江陰的朋友提到他祖父那一日前去江邊看中國軍艦,隨即聽到寧海、平海猛烈抵抗日軍飛機的空襲,當就是此時。當天,日軍空襲益急,平海艦指揮塔中彈,艦橋內航海官林人驥頭部被上方飛來的彈片擊中,當即陣亡,鮮血噴濺到陳季良中將的軍服上。陳巋然不動,繼續指揮各艦奮勇抵抗,直至艦沉。當時中方記載平海艦機艙中彈黑煙滾滾,當是煙囪前所中那一彈造成。

平心而論,抗戰前的中國海軍上層,頗有可指責之處,比如他們的排斥異己,他們崇尚大艦巨炮、輕視魚雷艇等輕型艦艇的短視。但是以戰場上的表現而言,顯然他們並沒有忘記海軍學校圖書館門前“雪甲午恥”的銘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