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日本關東軍發動“九一八”事變的目的,就是要把東北變成日本的殖民地,進而侵占全中國。對於采取什麽樣的殖民方式,關東軍和日本軍部早有設想。石原莞爾在《關東軍占領滿蒙計劃》中提出:

“占領東北後,實行領土合並化,與朝鮮、台灣一樣兒,設立軍政全一的政府”。

在這個大政方針下,關東軍取得“九一八”事變第一階段戰果,即:占領沈陽、吉林、長春等地。立即進入第二階段,從日本本土和朝鮮調集大批軍隊,向遼西的錦州,大舉進攻,同時,對北線的黑龍江也發起進攻。張學良在錦州指揮軍隊,只在外圍象征性地抵抗一陣,後率十幾萬的部隊,於一九三二年一月二日,放棄錦州,撤入關內。日關東軍兵不血刃占領錦州。一九三二年二月五日,關東軍攻占哈爾濱。以哈爾濱陷落為標志,關東軍完成了對東三省全部占領,第二階段計劃如期完成。接下來,關東軍開始進入第三階段,也就是所謂的最完美的計劃,成立由他們控制的所謂“新國家”。

對這個“新國家”,關東軍做了大量前期準備,制定了選擇未來“元首”四項條件:

一、滿洲民眾敬仰之德高望重者。

二、家族為滿洲世系者。

三、與國民政府未有聯系者。

四、能與日本合作者。

其實這是量身定做。合乎條件者,只有一人:溥儀。

溥儀,姓愛新覺羅,滿族人。清朝末代皇帝。出生於一九零六年。一九零八年被慈禧太後冊立為帝。第二年即位,年號“宣統”。一九一一年武昌革命爆發,清王朝被推翻,一九二四年溥儀被驅逐出宮,廢除了皇帝稱號。這時,日本特務機關盯上溥儀,暗中幫助他移居天津,他也時刻夢想在日本的庇護下,恢復帝制。

“九一八”事變後,土肥原趕到天津,勸溥儀立即前往關外,祖宗發祥之地,主持大計。在組成“新國家”後,依靠日本力量,據有滿洲,再圖關內,最後復建大清王朝。

為配合土肥原的行動,已在吉林成立偽政府的熙洽,向溥儀奉上“勸進表”:

“皇上聖鑒:敬陳者,臣熙洽跪。日本素知皇上德高恩重,久望皇上返吾祖發祥地滿洲復位,以救蒼生,為彼,臣樹幟獨立,將傾全力操練軍隊,擴充武器,在日本帝國信義資助下,先據有滿洲,再圖關內。此謂復興之計,在此一舉,亦是為臣期待二十年之時機,今日終將到來。”

熙洽在勸進的同時,為表忠心,分兩次給溥儀進奉十萬塊大洋。以供溥儀起駕東北之費用。其實這是變相賄賂,以求溥儀在滿洲登基後,把他視為近臣,掌握大權。這個熙洽有賭博的天性,把寶押在日本人的同時,也押在溥儀身上。

在天津“靜園”居住的溥儀並不平靜,身邊網絡很多夢想恢復大清的一大把胡子的前清遺老,還有西裝革履假洋鬼子的清末遺少,如陳寶琛、羅振玉、鄭孝胥父子、溥傑等人。這些人與熙洽一樣兒,都把寄希望於日本。

一九三一年十一月十日,在土肥原經心安排和指揮下,溥儀被藏在一輛敞篷車後箱裏,偷偷地離開“靜園”,躲過民國政府監視人員,來到天津白河邊,與鄭孝胥父子會合,登上一艘小型運輸船,強行闖過白河上中國軍隊檢查站,駛抵大沽口,換乘日本“淡路丸”號商船,渡過渤海,於十三日到達遼寧營口滿鐵碼頭。在船上舉行的宴會上,溥儀心花怒放,把此行稱為:“奔向海洋彼岸,尋找復辟外援的通路”。他哪裏能想到,剛一上岸,就被板垣派來的日本特務,已安全為由,徹底封鎖在營口湯崗子溫泉,連下樓都受到限制。一個星期後,又被轉移至旅順的日本大和旅館。在這裏,板垣幾乎天天陪伴著溥儀,他現在不但是奉天的日本特務機關長,還是關東軍內定,即將成立的“滿洲國”最高軍事顧問。溥儀已沒有一點自由,見誰,不見誰,必須板垣同意。更可笑的是,“建國會議”由板垣主持,商定建國大綱,溥儀卻不能參加。在這個會議上,板垣擬定了《新國家建設順序綱要》和所謂的“獨立宣言”。並號召已被關東軍占領的東三省各地,開展建國促進宣傳計劃,組織民間請願團,向昔日的大清皇上溥儀,請求建立“滿洲國”。

熙洽得知道溥儀已抵達旅順,異常興奮,恨不得馬上見到溥儀,溥儀皇上大位時,他剛到日本軍校就讀,沒能參加上登基大典,溥儀退位,大概溥儀十幾歲,還沒被驅逐出宮時,他曾晉見過溥儀,只說過兩三句話,皇室宗親太多了,可能溥儀記不得他這個無名小輩,後來他成了奉軍的高官,溥儀與他有了往來。還給他寫來一幅字:同宗同族。他視為聖喻,懸掛在家中。現在皇上近在咫尺,他若不趕去晉見,可真是不忠不孝。他準備了不少禮物,就在他剛要啟程時,被酒井攔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