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序(第4/6頁)

這場大火讓近旁的“空中之鷹”下方的彈藥裝卸工分了神。一顆炸彈——是三號飛機上的一顆炸彈——下落得稍快了一點,正好砸在起重機上,將裝卸隊檢查員的雙腿碾碎了,引起一片尖叫,一時間整個裝卸隊不知該如何是好了。受傷的檢查員被急速送往基地醫院,而三顆已然拆除的核武器都用車運回了彈藥庫——開戰第一天,實在是相當混亂,竟然沒人注意到四輛拖車中有一輛的炮彈支架上是空的。稍後才到達的機場保養組組長們開始簡要地進行飛行前檢查,這時吉普車也從待命室開了過來。四名飛行員跳下車,每人都是一手拎著頭盔,一手拿著戰術地圖,人人怒火中燒,恨不得立即出發,狠狠地打擊祖國的敵人。

“見鬼,這是怎麽了?”年方十八歲的中尉莫迪凱·紮丁厲聲說。朋友們都叫他莫迪,以他這個年紀,身材真是瘦長得難看。

“看起來是油箱炸了,”機場保養組組長答道。他是位預備役軍人,在海法有一家汽車修理廠,年紀在五十上下,溫和而稱職。

“他媽的,”飛行員答道,他激動得幾乎顫抖起來。“飛這趟任務我可用不著輔助油箱!”

“我可以把它卸下來,不過得花點時間。”莫迪想了一會兒說。他是個土生土長的以色列人,來自北方集體農莊,當飛行員剛滿五個月。他目送其他同事走進駕駛艙。敘利亞軍隊的矛頭直指他父母的家鄉,此時他突然擔心起來,惟恐自己在第一次戰鬥任務中落了後。

“算了吧!等我回來你再拆吧。”紮丁飛身躥上舷梯。那位組長緊跟在後,幫飛行員紮好安全帶,並查看了飛行儀表盤。

“飛機準備就緒,莫迪!千萬小心。”

“回來時給我準備點茶。”年輕人齜牙咧嘴地一笑。機場保養組組長輕輕拍了拍他的頭盔。

“只要把我的飛機帶回來給我就行了,祝你好運,小夥子!”

組長跳下飛機,挪開舷梯,而後又掃視了一下飛機,看是否有什麽疏漏的地方。這時莫迪啟動了引擎,操縱著飛行控制儀器,擰松氣流閥,讓發動機充分空轉,檢查燃料和引擎溫度測量儀。一切正常之後,他探頭看了看飛行指揮,揮手示意自己已經準備就緒。莫迪拉合了駕駛艙蓋,最後望了望機場保養組組長,敬上告別的軍禮。

紮丁十八歲了,用以色列空軍的標準來看,他做飛行員年紀不算特別小。四年前,因為反應敏捷、生性好鬥他已被認為是棵好苗子,然後通過自己的努力,終於在這個世界上最優秀的空軍隊伍中為自己掙來了一席之地。莫迪酷愛飛行,自從蹣跚學步的時候看到一架Bf109型訓練機之後就一直渴望飛上天。具有諷刺意味的是那架訓練機是納粹德國造的,以色列就是在這種飛機的基礎上創建了自己的空軍。他熱愛他的“空中之鷹”。那是他自己的飛機。A4型飛機可一點也不像“幻影機”,它體型輕巧、反應靈敏,只要輕輕一拉操縱杆,A4就有如一只猛禽,立刻作出反應。現在他終於可以參加飛行戰鬥了,不過他沒有絲毫恐懼。他從來不曾為生命感到恐懼——就如同所有十來歲的孩子一樣,他認定自己死不了,而且戰鬥機飛行員都是精挑細選出來的,就是因為他們都勇敢堅強。然而這一天對他來說就是不一樣,他從未見過如此美好的黎明。他感到一種超乎自然的警覺,對任何微不足道的事情都十分敏感:醇香醒神的咖啡;貝爾謝巴清晨空氣中的灰土味;駕駛艙裏的汽油與皮革味;無線電電路裏的雜音;緊握操縱杆的雙手上的刺痛感。類似這樣的感覺過去從來沒有過,莫迪·紮丁也從未想到過命運不會賜給他第二次機會了。

這四架飛機隊形整齊地滑行到01號跑道終點。向北起飛,直奔十五分鐘航程之外的敵軍,這似乎是個好兆頭。飛行隊長——他自己也年僅二十一歲——一聲令下,四名飛行員一齊把油門推到盡頭,松開刹車閘,飛機沖向清冷寧靜的晨空之中。幾秒鐘工夫四架飛機都到了半空中,爬升到五千英尺高度,他們小心翼翼地避開了本古裏安國際機場的民航客機航線,雖然中東地區的生活亂成一團,可是這座機場依舊在運營之中。

隊長像往常進行飛行訓練時一樣簡潔扼要地發布著一連串命令:收起落架,檢查引擎、彈藥、電動系統;當心米格機和友機;確認敵我識別器運轉正常。由貝爾謝巴飛到戈蘭的短短十五分鐘轉瞬間就過去了。紮丁的雙眼緊盯著那塊有如火山一般的山崖,六年之前,他哥哥就是在從敘利亞人手中奪取這塊土地的戰鬥中犧牲的。莫迪暗自言道,決不能讓敘利亞人將它奪回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