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孩子,你咋還在這哩,程子川都被殺了。”趙老二緊緊攥住趙石頭的手說。

狼這群異類朋友的突然救援,讓劉紅雲徹底打消了隱匿深山的孤單感,再加上與趙石頭的新婚之愛,她的心情好極了。她拉著趙石頭提著馬燈,哼著小曲兒,開始對溶洞進行考察。

“在這裏,能有這麽大的溶洞太珍貴了。”劉紅雲一邊仔細地觀看周圍的石筍一邊說,“據我所知,我國大部分溶洞,主要分布在南方潮濕的氣候帶,東部地區也有,北方、西部和中原很少,現在還沒聽說過有什麽發現。但就地理位置來講,我們這一發現就是個奇跡。”

“那咱是‘哥倫布發現新大陸了’。”趙石頭笑著說。

“從某種意義上講,可以這麽說。”

“從哪種意義上講?”

“你看,這裏在鄭州、洛陽和開封三大名城的正中間,既是自然風景區,又是道、佛、儒三教聖地,如果不是打仗,肯定人流不斷。再在這裏建一個自然博物館,人們在輕松的遊玩中學習知識、提高素質,多有意義。”

“說哩給真的一樣,你能開發嗎?”趙石頭笑著問道。

“沒準兒。”劉紅雲回頭剜了趙石頭一眼,接著說:“我讓你拿本子幹什麽?就是先記下來,咱不開發,別人開發時也能參考。”

說話間,他們走到一個開闊地。這地方就像是誰專門在洞中挖的一個大廳。劉紅雲的眼睛盯住了廳中的一塊巨石,指著巨石上面的一片石筍說:“你看,這一組石筍多像《西遊記》裏到西天取經的唐僧師徒。”

“是啊,有點兒像。”趙石頭接過劉紅雲手中的馬燈,向前探著身子照著說:“瞧,這是唐僧,豬八戒,沙和尚,白龍馬,孫悟空呢——?瞧,孫悟空在這裏。”

“嗯,像,真像。”劉紅雲一邊看一邊點頭說,“記上,記上。”

“給。”趙石頭又把馬燈交給劉紅雲,掏出筆和本子記了起來。

“你看,石柱。”

趙石頭擡起頭,順著劉紅雲的手指看去,只見大廳的中央一根直徑約二十公分的光滑石柱直達洞頂,好像是誰專門豎的頂梁柱。

“這就是地上的石筍和洞頂的鐘乳石連在一起形成的,這根石柱至少要有二三百萬年的歷史。”劉紅雲看著石柱若有所思地說。

“記嗎?”

“記。”

“記什麽?石柱?”趙石頭又問。

“嗯。”劉紅雲一邊思索一邊說,“得給它起個好名字,看它多雄偉、壯觀。”

“叫定海神針。”趙石頭說,“就是孫悟空的金箍棒。”

“不,擎天玉柱。”劉紅雲說,“看這裏霧氣騰騰的,就像直插雲霄似的。”

“定海神針。”趙石頭爭辯說,“這裏說不定原來就是大海。”

“你算說對了。”劉紅雲笑著說,“溶洞大多都是幾億年前汪洋大海中碳酸鹽層裏的暗河。不過,這石柱還是叫‘擎天玉柱’好。”

“既然是大海中的暗河,那就叫‘定海神針’最好。”

“好,好。都記上,後人願叫什麽就叫什麽。”劉紅雲一邊說一邊向前走,突然她驚叫道:“看,這一個,多像彌勒佛。”

隨著劉紅雲的話音,趙石頭看到一位肥頭大耳大腹便便的光頭和尚坐在洞中的一個平台上,敞胸露懷,咧著大嘴在望著他笑呢。

“這才叫開懷大笑哩。”趙石頭走上前去看著佛像興奮地說,“瞧,嘴都笑歪了。”

劉紅雲把馬燈舉到佛像前,仔細地看了看說“他的嘴角還有水,估計還能正過來。”

“那得多長時間呀?你不是說一百年才長一厘米嗎。”

“是啊,‘大腹能容,容天下難容之事;開口常笑,笑世間可笑之人’。看來,他還要這麽笑上一二百年啊。”劉紅雲吟起了諸多寺廟裏介紹彌勒佛的對聯,感嘆地說。

“瞧,它身上的小石頭,就像小孩子在它身上爬著耍哩。”趙石頭笑著拉了劉紅雲一把說。

劉紅雲把馬燈舉到趙石頭面前,笑著說:“這叫群童戲佛,記下來,記下來。”

“記‘群童戲佛’?”趙石頭掂著筆問。

“對,就這麽記。”劉紅雲說著提起馬燈就往前走。趙石頭緊趕兩步,就著燈光在本上“唰唰唰”幾筆寫就。

馬燈在濕潤的霧氣裏閃爍,溶洞顯得黑暗而幽深。趙石頭和劉紅雲邊走邊看,看到有意義的景觀就記下來,二人不時地發出開心的笑聲。又走了約二裏地,他們突然感到面前一片開闊,小小馬燈的光芒柔弱地撐著一個巨大的空間,看不清洞頂和四壁。

趙石頭點燃了手中的火把,洞內立刻亮了許多。呈現在他們面前的,是他們沒法想象的寬敞、華麗的殿堂。這殿堂高十幾丈,闊四五畝,頂部略呈穹形。頂棚廳壁上,大面積掛著鐘乳石,形成一掛掛石幔,在馬燈和火把的亮光照耀下,恍惚是在遊蕩的霧氣中飄搖。仔細端看,那些鐘乳石多姿多態,如冰山玉林,似奇峰倒掛,猶飛瀑濺玉,像銀河橫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