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不見枯枝培土時(下)(第4/4頁)

三月十一,徐晃、臧霸部約兩萬眾抵達南陽郡最北面的要沖魯陽,與黃忠部匯合。

三月十五,來自洛陽的兩個新兵營,在戴罪立功的新任河南都尉司馬懿與原洛陽屯田都尉韓福的帶領下與徐州方向的陳登、糜芳、曹宏、孔秀、陳群等人所領的四營兵馬匯集於新野,合計四營戰兵,兩營輔兵;

而等到三月廿一日,隨著趙雲部前鋒孟達率趙昂、姜敘、傅幹、韓德、謝徵五營兵至朝陽,最前線的鄧縣身前更是已經有了足足十一營兵馬!其中八營戰兵,三營輔兵,合計十五部,一萬五千眾!

而與此同時,說來荒謬,劉備麾下聚集在襄陽的兵馬,居然只有七八千眾……沒辦法,真到了準備決戰的時候,人力物力的全面落後才彰顯無疑,再加上官渡之戰的余波、之前荊州全力支援益州的影響、荊南四郡拒絕提供後勤,南郡也儼然陷入到了某種後勤危機之中。

在這種情況下,丹陽、豫章兩郡兵馬遲遲沒有抵達,只有數名驍將至此而已,偏偏他們還要分兵給文聘,讓後者在夷陵去防守公孫越……那麽問題來了,區區一郡還想剩下多少兵?

不過更要命的一點是,隨著燕軍部隊的威勢再度展現出來,某些人卻又再度腿軟了,尤其是南郡的東南部……越來越多的地方大族以保衛漢室為理由,拒絕了劉備的征召,反而紛紛往江夏匯集。

說起來可笑,此時的江夏地區,安陸、西陵、沙羨三地,此時居然合計匯集了三四萬大軍!

劉備遣崔琰去要援兵,小天子和劉表、京澤全都咬牙答應了,可這些人卻愣是堆積在沙羨不挪窩。

如此局勢,幾乎可以想象,一旦趙雲部主力抵達,或者徐晃、臧霸部前移至鄧縣,那不用等到上遊公孫越突破三峽或者下遊關羽的海軍逼降孫權,也不用等身後荊南四郡反水……只是襄陽城前的兵力差距,也會漸漸變成一個讓人絕望的鴻溝。

情勢如此,有些言之鑿鑿的豪言壯語,真的已經顯得毫無意義了。

“算了,不必等了!”這一日,襄陽城頭,夕陽西下,劉玄德望著北面漢水久久不語,面色不變,卻是從容回頭,對著身前江漢文武做了一個合理合情的決斷。“我意已決,當趁敵立足未穩,先主動出擊,破此十一營新兵!”

江漢文武,俱皆無言。

三月廿三日,劉備只留一千兵馬交予魯肅防守襄陽,卻是親自率七千眾過漢水,出鄧縣去了。

而其部甫一渡河,擁有絕對哨騎優勢的呂範便不敢怠慢,其人親自率聚集在宛城的南陽本地兵約一萬眾南下,並要求司馬懿、孟達等將即刻動身……燕軍合兵近兩萬五千眾,然後以近四倍的兵力優勢即刻順著淯水兩岸浩浩蕩蕩向前撲去。

而劉備得知訊息後,居然絲毫不懼,卻是繼續分兵一千與糜竺守鄧縣,然後便以張飛為先鋒、李通為斷後,只引六千兵順著淯水迎頭北上。

此時,消息傳到了魯陽,早就得到命令的徐晃、臧霸、黃忠也即刻起兵向南,卻是往隨縣而去了。

……

“臣松之案,備威而有恩,勇而有義,寬宏而有大略,故能得人,蓋有英雄之態焉。然一曰以情度事,生死契闊;二曰難定主次,不分大略。使居中國,能亂人而不能為治也。若乘間守險,足以為一方主。況相遇太祖,有度而遲,終為燕地一遊俠也,未成高祖之器。”——《典略》·燕·裴松之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