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伏盾終起盾(第6/7頁)

逢紀目瞪口呆,旋即又大喜過望,連聲音都尖銳到抖了起來:“將此消息告知身後明公與許子遠處,再讓……再讓前面安平軍全軍加速向前!”

虎衛依舊跪地未動。

“還有什麽事?”逢紀原本依舊激動的準備打馬急速到陣前親自觀望了,卻又不得不勒馬停駐。“一並說來!”

“沒別的事了,只是對方兵馬數量也有些出乎意料,而且兵種配置奇怪。”這虎衛繼續艱難言道。“除了兩千義從兜後,橋上源源不斷還有兵馬外,中軍處竟然只有三四千步卒,還多是弓弩手……”

逢紀聞言懶得再聽,直接鞭打戰馬,直沖向前,而一旁聽完了的郭圖卻是和這虎衛一樣,猶疑萬分,最後竟然回身往袁紹大旗下而去了。

然而,逢元圖的好運氣並無到此為止,就在其人不顧一切,片刻後便奮力沖到最前面劉延身側處,剛剛驗證了虎衛之前匯報的軍情無誤,尚未開口,便看到河中忽然有煙火冒起,然後煙火居然移動著順流而下,直奔界橋而去。

不用想都知道,這應該就是許子遠之前準備的‘控橋’之法了。

故此,愈發大喜之下,逢紀連連呼氣,重新回頭確認前方因為拆了木柵,卸了營帳而一覽無余的軍情……之前身前距離那個公孫珣的傘蓋不過四五百步,而三四千步卒背靠兩丈高的劣質夯土,或者幹脆說是堆土將台,竟然是弓弩手在前,隱隱做了一個彎月之陣,明顯有將前方來攻之兵攢射消滅的意圖。

但這毫無意義,因為自己這一方的兵馬太多了,而對方此時只有兩千義從在後遊弋準備援護……完全可以發大兵向前,波次沖鋒,一旦沖到弓弩手跟前,便萬事大吉了!

不過……

“喚許子遠疾速到陣前!”逢紀滿臉漲得通紅,直接奮力相後呼喊。“讓他來認一認他的故友!”

“彼方怎麽還不攻?”公孫珣懷抱長子,一時失笑。“莫非還要許攸或袁紹上前來認一認我不成?”

“最好認到天黑,認到張徐兩位折返。”饒是呂範因為太過了解公孫珣而之前沒出言反對,此時卻也已經滿頭大汗,以至於望著頭頂正午太陽看個不停。

“那倒不大可能,但說不定會心生疑慮,稍有停頓。”婁圭肅容開口道。“現在的麻煩是,我等萬萬沒想到,對方竟然還有火船順流而下……怪不得之前審正南如此示警!”

公孫珣循聲向西面望去,只見數艘帶有高聳柴草的火船相互連結,橫在了界橋橋下,此時正在燃火冒煙……可以想象,即便是火船迅速燃盡,作為木制與磚石混合結構的這座界橋,也必然受損嚴重,到時候能不能通行都不好說。

倒是早在這之前,公孫珣便猜到此節,然後讓程普在下遊疾速搭建簡易浮橋,想來若無阻攔,半個時辰便足以通行……而更下遊的韓當處,說不定會更快一些,他那裏還有騎兵。

一念至此,公孫珣復又望向了東南方,彼處一輛高大的駟馬駕車已經出現在最前線,車上之人遙遙可見乃是故人!

希望袁紹和許攸認出來以後,再猶疑片刻吧……畢竟,只要有用,空城計也無妨!

“是他嗎?”逢紀肅容追問。

“是……”袁紹目瞪口呆。“明明上遊已經點火,他為何不回河西?跟著義從往下遊走也行啊?”

“這麽一說,反而確鑿無誤了。”許攸一聲嘆氣。“這不就是公孫文琪的性格嗎?越是想給他難堪,他越讓你死不瞑目……”

“你是說其中必然有詐?!”袁紹驚疑難耐,汗水溢出額頭。“會不會是張飛、徐榮提前收到軍令,早已經收兵回來了,就在南面……專等我們進攻,便縱萬騎再來一次突擊?!”

“他們是神仙嗎?之前那種大勝追擊下還能說收就收?”許攸同樣滿頭大汗,卻是面目猙獰。“公孫珣一定有什麽殺招,他不是那種真的會輕縱自己性命之人!所謂弄險,從來是有幾分倚仗的……只是絕不可能是張、徐……”

“會不會是我軍中有內應,整部整軍的那種?”郭圖正色詢問。

“那……”辛評也想加入討論。

“都閉嘴吧!”就在這時,騎馬候在車駕旁的逢紀勃然大怒,直接拔刀砍在了車轅上的銅紋上,火花閃耀之余也嚇得所有人登時收聲。“到現在這個時候,還在疑慮?疑來疑去到底有什麽用?依我看,其人必然只是絕境下的疑兵之策而已!我敬他公孫文琪的豪膽之氣,卻不會為此耽誤戰機!”

眾人紛紛閉口不語。

“我乃車騎將軍長史,總幕府之事!”逢紀驟然回頭,持刃對著身側諸將繼續怒吼道。“傳我令,戰場寬度有限,不要耽誤時間派弓手互射了,以一萬安平兵馬為主攻,劉延、蔣齊、孟岱,你三人各領兩千五百兵,最前排棄兵舉盾,其余棄盾持械,結成密集陣勢,與我不計生死,輪番前突……郭圖領虎衛去監軍,無命退後者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