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伏盾終起盾(第5/7頁)

“公則兄,此時真不要說這些了!”逢紀一聲嘆氣。“如此局面,能吃下對方一部便已經足以振奮軍心了,便是無法振奮軍心,也最起碼能讓天下人知道,衛將軍不是軍神,非不能戰而勝之,將來便是河北支撐不住,退回青州、兗州,也能徐徐聯合中原諸侯再起……至於安平國兵馬,是在下拿歸鄉之路被阻哄騙他們的,自然是在下給他們一個交代!”

言罷,其人終於支撐不住同僚的言語,縱馬上前繼續用歸鄉之語激勵士氣去了。

對此,郭圖環顧左右,笑而不語,卻也是打馬跟上。

話說,郭圖雖然口口聲聲這個那個的,但對於許攸此番籌劃還是極為服氣的:

首先一個是服氣對方的魄力,拿一萬人當誘餌的魄力,而且是完全做好了拋棄掉這一萬條人命的準備,這一點郭圖也自問不如。

其次一個是設計精妙,靠著一個界橋的輸送限制,用一個幾乎稱不上是什麽計策的心理盲區造成了局部內袁軍的絕對優勢兵力對比。

最後一個,便是死中求活,硬生生的通過挪移戰場改變了局勢,在清水和漳水中間作戰,戰場環境極度不利於袁軍,而一旦移動到界橋這邊,清水東面,非但進一步造成了公孫軍的大意,保留了袁軍的退路,居然還進一步激起了部分袁軍的戰意——這次做先鋒的乃是逢紀帶來的安平國兵馬與崔琰帶來的平原兵馬,以及軍中少數存留的清河兵馬。而現在這個情況下,安平國兵馬稍作欺騙和鼓動,便成為了渴望回家卻道路被阻的歸兵,而清河與平原兵馬則是保家衛國的絕境之兵。

實際上,考慮到敗軍短期內實在是不可用,袁軍這一次其實只出動了五萬大軍,而打頭陣和做主力的便是那兩萬生力軍,至於李進,是真的領其余兩萬兗州兵馬南下東郡了,讓他在家鄉拿本地兵阻攔關雲長,絕對比用在冀州更合適!

但不管如何了,八萬大軍一分為三後,剩余有所準備的五萬大軍也絕對有這個底氣碾平渡河冒進的公孫軍前鋒了——他們算的很清楚,此時過去,哪怕這個過程中河西輸送兵力不斷,五萬大軍也最多面對五千步卒和兩千白馬義從,而後者還極有可能保護著公孫珣和一眾中軍人士向下遊避戰而去。

“大營雖然沒敢留引火之物,但畢竟是木制的,”相隔數百步外,一輛高大的特制敞篷馬車上,許攸正在車上與袁紹講解軍情,旁邊騎馬隨侍的還有辛評辛仲治與新近得到重用的蔣奇、孟岱二將。“而我軍將真正的引火之物全都帶在了身上,屆時前鋒安平兵馬一萬,帶三千火把,一萬束枯草,足以引燃大寨!瞬間便了結此戰!屆時只要小心那被引誘的騎兵折返,撐到下午,便可以從容後撤,往甘陵而去!”

“可是界橋怎麽辦?”病情回轉,稍有振作的袁紹剛要點頭,卻又猛地想起一個麻煩問題。“要不要先發重兵奪下來?否則戰事一旦遷延,兵馬源源不斷過河而來,此戰未必能擺脫彼輩,從容而走吧?對方終究是有騎兵之利的,等到晚上撤退,騎兵咬住不放,身後援軍源源不斷,很可能會變成潰敗之陣!”

“本初所言不錯。”許攸指著河面嗤笑道。“此戰關鍵便是要立即控制界橋……但卻未必要奪來,毀掉也是可行的!”

“子遠早有安排?”

“本初莫非以為審正南那邊真是誤打誤撞嗎?”許攸一時猙獰。“而且事已至此,本初多想無益,我多講也無益……本就是盡量一搏而已,所謂盡人事而聽天命而已!”

袁紹旋即閉嘴。

大軍轟轟然向前,越過土壘,舉起漫天的旗幟,然後直撲界橋,而八裏之地,大軍闊步前行,前鋒更是輕裝小跑,所以最快者不過兩三刻鐘而已便已經望見了失陷後的橋頭大營情狀,卻是一時驚疑喜怒皆有,然後紛紛向後回報。

“回稟逢長史!”前鋒將領劉延遣人向逢紀回報。“敵軍自己拉掉了木柵、自己拆掉了營帳,然後自己在大營中點火,好像是以此來向騎兵求援……”

“我已經看到了!”逢紀氣急敗壞。“然而他們既然失了木柵,讓我們沒了用火的余地,自己卻也再無遮蔽,我們並不吃虧!傳令劉延,讓前軍扔下枯草、火把,饒營而走,準備包圍作戰!一定要一舉而下,搶在敵方騎兵到來之前成功!”

翎羽虎衛欲言又止。

“說話!”逢元圖雙目皆赤。

“營中最中間將台上有衛將軍儀仗傘蓋!”翎羽虎衛有些艱難的言道。“相隔數百步,有人眼尖,看的清楚,彼處還有頗多精甲高冠之人,坐在最中間白馬旗下之人懷中還抱著一個十歲小兒,對我軍指指點點,言笑不停!此外,兩千白馬義從,清晰可見,遊弋在大營北面處,似乎是防止我軍包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