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章 前奏

秋分過後,便是深秋九月,長江以北的地域也陸續進入秋糧收割的時節。

不管淮河北岸籠罩的戰爭陰雲是何等的濃烈,淮西還是維持著應有的穩定。

八月初從東湖一路北上,沿路所見所聞,李秀知道韓謙年初針對梁師雄在滎陽開挖禹河大堤之事果斷征調數萬精壯在壽、霍兩州修造加固堤壩,開挖行洪道,雖然初時看上去有些反應過度,棠邑制置府投入的錢糧也高達上百萬緡,但到五月時就證明韓謙年初的諸多部署是必要而及時的。

雖然李秀並不清楚具體的數據,但沿途所見以及他們到下蔡地區,有不少從壽春、霍邱地區征募的民夫組成的運輸隊往來淮河南北運輸物資,包括李家新寨以及附近路橋的修繕物料,有相當一部分從壽春、霍邱地區運來,李秀便知道不僅壽春、霍邱等地的糧田今年夏秋季都沒怎麽受大洪水的影響外,棠邑在這些地方收編流民,甚至還新開墾大片的糧田,建造了一批石泥窖、石灰窖、煉鐵場等匠坊。

這或許是韓謙在淮河北岸與敵軍打會戰的底氣所在吧!

陳秀身穿鱗甲,手按住腰間的佩刀,跨坐在松藩戰馬的馬背上,眺望漸有蕭瑟之感的荒野。

他身後是曹霸所帶的百余陷陣隊將卒以及兩百多新寨鄉勇。

雖說新寨鄉兵分配的軍事任務,就是防守、建造李家新寨,做好下蔡新城的東翼的防線支撐點,但不要說李秀了,曹霸都不甘心憋在小小的營寨之內。

八月底有一批軍馬及松藩戰馬送抵下蔡,曹霸死皮賴臉的搶回五十多匹松藩戰馬以及兩百多匹軍馬,使得李秀能編一支三百人規模的馬步軍,能進入東部、臨近渦水河口的區域斥候偵察。

這時候也有一股股的徐泗軍斥候渡過渦水河,進入下蔡東部地區,雙方小規模的接戰每日皆有發生。

雖然棠邑軍的偵察以及反滲透作戰,主要是主力戰營的斥候騎兵承擔,但李秀也主動要求率部參與下蔡東翼地區的小規模反滲透作戰。

除了能讓新寨鄉勇輪番出動盡快適應臨戰的壓力外,李秀更主要的還是近距離觀察敵軍對渦水西岸的滲透、穿插力度以及敵軍斥候兵馬的組成,推測會戰的進程。

李秀並不在棠邑軍中高級將領序列之中,隨著渡淮北進的兵馬越來越多,北營大營及下蔡新城的戒備級別越來越高,而新寨鄉勇的活動區域受到限制的越來越嚴格,從八月底往後,李秀便無法了解到潁渦戰事的全局信息,這令他渾身都不自在。

目前下蔡東翼區域,還處於棠邑軍的控制之下,每有敵軍斥侯兵馬越河過來,反滲透作戰,相當於圍獵,只是每次出動圍獵敵軍斥候,李秀都親自帶隊,搞得曹霸一肚子意見。

“有十數人馬從陳集津的淺水區泅渡過來,都是蒙兀人!”

兩名扮作獵戶的察子,從荒草間快速穿過,跑到李秀身邊匯報他們剛才潛伏渦水河邊的發現。

李秀神色一振,渦水下遊的戰場,終於第一次出現蒙兀人的身影,這意味著田城、林海崢在北線的進展還算順利,壽州軍比想象中還要弱一些,烏素大石、蕭衣卿要比他預想中更早的調動蒙兀騎兵主力南下發動會戰——當然也可能是梁帝朱裕在河洛加緊攻勢了,令梁師雄難以支撐。

“其他幾路斥候騎兵有沒有察覺到這支敵騎渡河?”曹霸更關心能不能獨自吃掉這十數蒙兀探子,問兩名察子道。

“我們潛伏點的北側,有第二鎮第三旅的觀察哨,不知道他們沒有看到這股蒙兀探子……”察子說道。

“日,他們有了望鏡,這次不要想能吃獨食了,我們趕緊過去,不要連塊肉都吃不到!”曹霸下令身後陷陣隊的將卒都上戰馬,準備隨他殺往大堤方向,要其他鄉勇馬步兵往兩翼散開,做好圍捉分散潰兵的準備。

李秀並沒有阻止曹霸發號司令並帶陷陣隊精銳先行出擊,還是面帶憂色的往北面眺望過去。

半炷香的時間過後,沒有潰逃敵兵往西竄來,卻見曹霸帶著人馬趕回來,左右兩名將卒的馬鞍一側各懸掛一顆頭顱。

“我們快撤,有大股敵騎在東岸泥堤後集結,黑壓壓一大群,怕有上千人——之前渡河的小股敵騎是在測水深、水流,被我們沖過去,殺了兩人。”曹霸大喊道,馬不停蹄的催促這邊騎馬都不怎麽順溜的馬步兵趕緊上馬,往西邊撤退。

這時候遠方也傳來悠揚、沉郁的號角,通知近岸斥候兵馬往西撤退。

李秀他們回撤過程中,與第二鎮第二旅、棠邑軍編二零二旅、竇榮麾下的一支斥候騎兵遇到,並肩往下蔡城方向撤去。

李秀這才從這支斥侯騎兵那裏知道渦水下遊東岸沿線,同時出現四支準備渡河的蒙兀千人騎兵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