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九十九章 會戰在即

目前淮西境內從長江到淮河有永陽渠(石梁、浦陽河)及安豐渠(南北淝水)兩條主要水運河道相接,但兩條河道都是平水,中間又要橫跨兩道石堰船閘,目前從南往北的轉運物資舟船極多,走水路速度卻快不了。

金陵及韓謙都限定李家趕到下蔡報備的日期,李秀他們渡過江後,為了趕時間,是沿著始於巢湖東岸大堤的驛道,經石泉轉向往東,抵巢州城再往北,經壽東抵達窖山峽南岸,一路走過來的。

這條驛道是目前淮西南北向的陸路主幹道,沿途主支驛道連接東湖、歷陽、石泉、巢州、肥東、淮陵、壽東、壽春等淮西最為平坦及豐裕的地區。

驛道沿途遇到幾條較為寬闊的溪河,以往主要靠渡船,目前都架設啟閉式浮橋。

啟閉式浮橋,主要是近岸淺水區修造混凝土或磚石基橋墩,上架固定的橋梁,中間深水區則以浮橋連接。

浮橋在固定的時間段進行啟閉,這樣一來,較為大型、無法從淺水區通過的大中型船舶可以在浮橋敞開時間段通過該浮河,而陸路車馬可以在浮橋啟合時間段走驛道。這樣可以縮減大型橋梁的建造周期及成本,同時也不會因為浮橋而攔斷該溪河的水路通行。

而遇到較窄的溝渠,則基本都架設平直的鐵梁橋;傳統的拱型橋在主驛道上已經絕跡,目前就是保證載重馬車能順利通行,保障陸路運輸能力。

這條驛道不是新造,棠邑接管淮西後,兩年時間主要還是在原有的基礎之上進行修繕改造,但給李秀的印象卻極為深刻,這也完全體現出棠邑強過其他州縣的實力所在。

令李秀印象深刻的,還有就是這條驛道上通行的馬車,有別於其他州縣,多為四輪馬車。

江淮水系發達、舟船便利,極少用馬車拉貨,而在中原地區,四輪馬車也極罕見。

這主要是傳統的四輪馬車載重量雖然大,車身也相對穩定,但四只車輪都固定在車架子上,轉向極為生硬,路況稍稍復雜或者稍稍顛簸一些,對車輪及畜力的消耗極大。

淮西的四輪馬車,似乎卻沒有這些弊端,而從所裝載的貨物看,一輛重型馬車行走在平直的驛道上,差不多裝有三十石的貨物,載重量可以說是極為驚人。

除此之外,還有一件事令李秀印象深刻,就是這條通長近四百裏的驛道上,總計多達四十余座的鐵梁橋。

要保證總重逾四五千斤的載重馬車通行,橋梁需平直無坡,要不然一匹軍馬根本不可能將這麽沉重的車體拉過橋,但橋體平直,考慮同時可能會有三四輛載重馬車及若幹行人通過,傳統的木梁就難以承受其重,更不要說磚石材料只能用於拱型橋的建設了。

棠邑采用的是鐵梁。

當世冶鐵鑄造可以說是相當發達,官私鐵作匠坊分布諸州縣,但大型鑄件,像兩千斤以上的四爪鐵錨,依舊僅敘州、東湖的冶坊才有能力鑄造。

而一根重逾千斤的凹槽鐵梁,看似要比大型鐵錨輕許多,但通長三丈,還要保證足夠且年深日久的反復承壓,鑄造難度實要比鐵錨大得多。

李秀想著要是能在李家新寨與下蔡城之間的兩條溝槽之上緊急架設兩座不易為敵軍摧毀的鐵梁橋,使李家新寨與下蔡城真正做到互為犄角,不為敵軍切割,使敵軍不能將肆無忌憚的將李家新寨團團圍困之後進攻,或許還有守住寨子的可能。

只是馮宣僅給他六十人規模的匠師隊,他就算能從流民中征用兩三千勞力,也不可能在加固新寨的同時,將兩座鐵梁橋建起來。

看李秀盯著西邊的溪槽,周喬安問道:“李將軍是想在下蔡與新寨之間的浮橋,易為敵軍縱火燒毀,想要架設鐵梁橋?”

“嗯。”李秀陰沉著臉應了一聲。

“這是馮帥特地吩咐周喬安,要盡快協助李將軍所在的事情,李將軍是憂人手不足?”周喬安問道。

“這點人手夠用什麽,難不成還能緊急從流民之中招募成百上千的石匠?”李秀冷聲問道。

“哈,你們一路從東湖走過來,莫非還以為淮西的鐵梁橋,是架在石礎之上的?”曹霸譏笑道。

“不是磚石作基?”李秀疑惑的問道。

他一路過來,是看到淮西有太多有別其他州縣的地方,但他意志消沉,又監兵的看押之下趕路,還真沒有好好停下來去看很多細節。

“帶我們的李將軍,再到浮橋近處走一趟開開眼去。”曹霸戲謔道。

事關李家五六百口人生死存亡,李秀也不介意曹霸冷嘲熱諷的態度,帶著李池、李延等人驅馬往他都走過兩趟的浮橋處。

他這時候定下神來細看,才注意溪槽兩側懸系巨索的樁柱乍看以為是灰白色的崖石,但實際是似石非石、深紮泥柱之中的巨柱,兩人都合圍不過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