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5章 昭和維新(12)

“元帥,我要回國了,您多保重……”

接到調令回國的小澤治三郎沒急著回國,反而先去探望因病住院的裏希特霍芬,理論上說裏希特霍芬才是德國海軍航空兵司令和機動艦隊長官,但自從裏希特霍芬被確診為腦癌以後,他實際上已脫離了前線,雖然霍夫曼沒有給他安排在後備役,但這一年來,裏希特霍芬基本都是在以養病為主。

對小澤而言,最開始能執掌德國艦隊還是得益於裏希特霍芬的鼎力支持,因此於公於私,臨走之前他都要前來拜會一次。

“有些消息我聽說了,都是流言蜚語,不要往心裏去……元首對您是非常看重的,這次回國是堀元帥急著用人。”裏希特霍芬自己的身體狀況也很不理想,但還是竭力裝出若無其事的樣子,“日德友誼,您為德國海軍立下的功勞不會這樣被輕易抹殺的……”

所謂流言蜚語,當然是有些關於小澤加勒比海一戰是否故意讓德美兩家兩敗俱傷的謠言,雖然當時一起和小澤出征的馬沙爾、克蘭克等人都在怒斥這種手法,霍夫曼也認為純屬無稽之談,但這種聲音還是在某些不經意的時候流露出來。作為當事人,小澤不可能親自去辯解什麽,況且德國人也沒有虧待他:大將軍銜、僅次於最高等級的騎士鐵十字勛章都頒發給了自己,還舉行了隆重的告別儀式,由最高統帥部凱特爾元帥主持,所有在柏林大將以上軍銜的高級軍官、內閣部長都前來送行。

這種規模和場面就連當初堀悌吉率隊回國時也不過如此,再說包括青木泰二郎在內的其他日軍軍官和顧問組並未離開,依然在履行職責,類似青木這種已沉沒4艘航母的艦長放在日本那是早就不知道被勒令退役幾次了,在德國待得還是好好的,最新下海的雲龍級還是交給他繼續統領,因此要抱怨什麽完全說不出來。

不過小澤本人心裏要說一點疙瘩也沒有那也是假的:在德國他只要安心折騰打仗,回國後卻要卷入政治,而且他並非不知曉日本目前面臨的處境——堀悌吉正在謀劃驚天動地的大事。可這一點他能抱怨麽?當然不能!後者至少還給他安排了大將軍銜、聯合艦隊代理長官的頭銜——代理這個詞只要他帶著艦隊南下打贏就可以去掉,可現在太平洋上根本就沒有美國艦隊,別說他小澤帶隊,隨便一個少將都能閉著眼睛打贏,這根本就是送給小澤的功勞。再不領情,就顯得他有點不識好歹了。

6月24日,小澤神情復雜地告別了霍夫曼,告別了裏希特霍芬,告別了效力數年的德國海軍回到了日本,下個星期休整完成的聯合艦隊主力又將出發南下進攻,目標是拿下所羅門群島、新喀裏多尼亞並進一步向美國施加壓力,要打的第一站就是瓜島!和當時灰溜溜從瓜島撤退的情況不同,這次鐵底灣附近只有澳新的一點微弱海軍,以驅逐艦和輕巡洋艦為主,連重巡洋艦都沒有一艘,而日本光戰列艦就出動了4艘,其他重巡洋艦也傾巢出動,再加上配套的艦隊航空母艦和護航航空母艦,足夠把駐守在瓜島上的陸戰一師好好清理一遍。

在南下艦隊出發前,日本通過第三方得到了美國關於和平條件的答復:雖然美國人沒有明確拒絕,但表示這個條件過高,接受不了,要求再議。再議就是拖延時間的意思,大本營沒有耐心再等下去,堀悌吉也沒有把握說服其他人,再加上所羅門群島一線他還要惦記著賣給德國人,因此最終毫不猶豫地下達了進攻命令。

最近這段時間是不太平靜的,堀悌吉散發的幾個改革法案激起了強烈反響,特別是《軍功授田條例》獲得了從上到下的一致擁護,陸軍上下還在有條不紊地討論,海軍已開始行動起來。

第一波分田的名單是歷次海戰中陣亡的官兵,他們普遍依據職務、軍銜、功績分到了3-50公頃不等的土地,不過沒有一公頃土地在日本本土,全部在日本占領的南洋和印度地區,最多的是錫蘭,其次是馬來亞和婆羅洲,然後是蘇門答臘,最後是菲律賓——這些全是海軍控制的地盤。根據軍功授田制度,這些田地享有10年的免征權但不得買賣,10年之後正常納稅,如要買賣必須征求海軍省同意。

接受授田的家庭必須整體遷移到授田地區,如果沒有遺屬或者遺屬已不適合移民才代之以發放撫恤金——不過這種情況是少數,個案處理即可。至於為什麽一定要安排家庭遷移,堀悌吉也有考慮,如果不遷移直接在日本本土遙控指揮,這些土地很快就會被賣掉或者租賃掉,那就改變了軍功授田的意義而重新造就一個地主階層,這是相當不利的。強制遷移不但能減輕本土的人口壓力還能解決對當地的控制問題,算得上是一箭三雕的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