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章 昭和維新(11)

就在斯大林忙著調整部署以便應對錯綜復雜的地區形勢時,杜威卻在醫院裏唉聲嘆氣。

特納說過很多話也許不靠譜,但有一點肯定說對了:挨炸彈也就這麽回事,炸多了就習慣了。這一個多月來,東海岸已落下了上千發V3V4火箭,聲勢一如以前浩大,但美國人的恐慌感卻沒有以前那麽嚴重,大家不僅總結出了火箭來臨之際的躲避辦法,還通過加密高射炮陣地的招數擊落了不少V3巡航火箭,甚至還撿到了一個成品,讓武器裝備局的專家欣喜若狂。

根據這枚樣品火箭的參數,美國科學家們迅速研制出對抗的無線電頻率,試圖運用誤導法加大火箭的落地誤差,一開始是成功了,但後來德國加大了抗幹擾的力度,提供中繼引導的潛艇也加大了引導強度,使得美國的引導手段迅速過時。

不過這好歹給了參聯會一點信心,說明巡航火箭並不是不能擊落的玩意——雖然擊落與落地數相比依然少得可憐,但終歸有一條路,現在科學家們在絞盡腦汁思考如何躲避彈道火箭襲擊的辦法,不過至今為止毫無進展。

國內波詭雲譎的政治局勢也讓杜威傷透了腦筋,雖然火箭和爆炸引起的抗議浪潮已慢慢平息,但政府支持率在快速下降也是一個不爭的事實,民眾並不是接受了火箭爆炸的局面,而是暫時認為找不出更好的辦法才無可奈何。從4月份起,美國東海岸各地都在挖防空掩體,各州議員瘋了一樣地要求華盛頓為本州提供高射炮和飛機。

參聯會雖然按照他們的要求提供了部隊,但操縱高射炮的大多數是國民警衛隊,駕駛飛機的都是新加入空軍的菜鳥——這些玩意只在數量上有意義,能起到類似稻草人的作用,真要靠他們撐起天空是完全不現實的——斯帕茨本身就主持過對德國的戰略空襲,他認為目前東海岸的防空實力遠遠不及德國那時候的水平。

州政府、州議員對此當然也心知肚明,他們最理想、最嫻熟的手段就是把責任往上推,別看報紙上宣傳得天花亂墜,實際說來說去只有兩句話:第一,華盛頓的那批將軍都是飯桶;第二,白宮裏的那批官僚也是飯桶!

更讓杜威感覺抓狂的是地下串聯的工人運動,胡佛手中本來抓著白勞德,認為可憑借工會和這張牌控制風起雲湧的工人運動,但美國共產主義協會一周前開完大會,不但宣布重建美國共產黨,還拿掉了白勞德的總書記職務,由更為激進福斯特出任總書記,FBI監聽了會議過程,聽到了很多觸目驚心的消息,雖然福斯特強調要在憲法和法律規定的範圍內活動,但明眼人都清楚,今後的工人運動與此前的將大相徑庭——以前單純是為改善經濟條件和環境而努力,今後將為改善政治地位而下功夫。

胡佛提出了針對福斯特的招數,什麽綁架、栽贓的手段全想出來了,但杜威考慮半天以後沒有采納,倒不是杜威好人心態作祟,而是他認為如果他下令讓胡佛去幹這種事,今後就有把柄落在胡佛手裏,這對他來說不是一個好消息——他希望胡佛悄悄去搞,自己假裝不知情。問題胡佛軟硬不吃,裝作不明白他的意思,非要杜威給他一個明確的公文或指令,這讓杜威無從下手,最後只能放棄。

只有局外人杜勒斯明白胡佛的心態,當初杜威在華萊士事件上是以這個為突破口發難的,現在舊事重提,胡佛當然不想再重蹈覆轍,換了是羅斯福或杜魯門,這種事根本用不著他們開口,一個眼神就可以辦妥了。

這種缺乏互信也體現在杜威與黨內和背後的財團之間,仗打到現在,已沒有什麽可以力挽狂瀾、扭轉乾坤的招數了,寡頭們話裏話外的意思都是考慮和平,但民間因為媒體的宣傳和不斷展現的“大捷”認為自己還有相當實力,這算是搬起石頭打了自己的腳,現在杜威已指令媒體放低調門、通報、揭露一些對自己不利的消息,但以往牛吹得太多了,一時間還很難拉回來。

在高層看來,這口黑鍋是一定要有人背的,杜威不肯背,那大家就只能硬挺著一起受罪,直到受不了為止。參聯會還煞有其事地在部署百慕大反攻方案,但在摩根、洛克菲勒等財團眼中,美國的問題已不是單純靠軍事手段就能解決了,與危在旦夕、如同火山噴發前兆一般的工人運動比起來,現在不利的軍事形勢還不算是最讓人絕望的——德國人不會要財團的命,工人們可不一樣。

現在杜威還不知道紅軍教官團在軍隊中物色將來能夠造勢的人物,如果他知道,保證要嚇出一身冷汗來:一面是幾百萬全副武裝的軍隊,一面是席卷全國,人數上千萬的產業工人,中間不僅有共產黨宣言這樣的革命理論,還有紅軍教官團的戰爭指導和意識形態輸出在牽線搭橋,這些力量如果完整地組合起來,足夠把合眾國炸個粉碎——這是德國火箭再增加10倍也難以達到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