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6章 昭和維新(13)

堀悌吉這麽幹是反復考慮過的,雖然南洋各地目前都在日本控制之下,但嚴格說起來,日本是準備“幫”當地人獨立的,沒收英、法、美、荷的產業理所當然,再沒收當地人的產業就有些說不過去——也許一時的武力可以壓制反抗,但時間長了終究會釀成不安定因素,個別領域巧取豪奪當然是免不了的,但整體上海軍對屬地產業和居民財產很詭異地沒有采取沒收手段,反而只和當地“自治政權”打交道,要求他們向日本提供一部分報酬,作為日本允諾他們獨立自治的“感謝費”。

道理和支持鮑斯建立印度政府一樣——為了獲得印度獨立,鮑斯前前後後送出去近2000噸黃金和白銀,結果日本還未捂熱轉手又送到德國變成了軍火,現在對黃金的索取已告一段落,但對印度土地和其他產業的索取才剛剛開始,按照山下奉文的意思——所有英國在印度開辦的工廠、鐵路、公用設施都應該交付日本,這是日本的戰利品,同時印度還要再提供一部分土地作為感謝,除此以外,經過堀悌吉的勸說,山下奉文也改變了主意,打算扶持林立的小邦組建獨立政權,鮑斯的印度國民政府今後將統治一個極為松散的邦聯政權。

壞處是明擺著的,中央凝聚力和向心力不夠;好處也很明顯,這個所謂的印度邦聯版圖很大,除了獨立出去的巴基斯坦,和明確由日本占領的錫蘭,其他諸如不丹、錫金、尼泊爾(不包括廓爾咯部分)、孟加拉全在這個邦聯的版圖內——這將是一個擁有數百種語言,近千個土邦的松散政權,只有廓爾咯保持了獨立於這個體系的地位。

山下奉文這麽搞當然是違背了日本最初扶持鮑斯的承諾,但也不算明顯違背——因為日本當初只同意印度獨立,沒有說獨立的印度應該是一個高度中央集權的國家,再說消滅土邦本身就是英國人的“惡政”,日本現在自然是希望“撥亂反正”,而恢復權力的各土邦對此自然歡欣鼓舞,一方面堅決擁護日本的“幫助”,一方面又抵制新德裏讓他們感覺不爽的政策,山下奉文這個印度總督在其間左右逢源、其樂融融,鮑斯吃了啞巴虧有苦說不出——上次堀悌吉前來巡視鮑斯躲著沒見就是在賭氣。好在山下奉文也理解他的苦惱,已經占了便宜便不想再去找鮑斯的麻煩了。

一些土地還不是財閥反響最激烈的,反響最激烈的是海軍對南洋礦產和工廠的控制,婆羅洲的油田本來已答應賤賣給財閥們了——三菱等7個財團已瓜分完畢,結果海軍一發話,“石油是國家命脈,怎麽可以私下授予?”然後以前得了便宜的陸軍也樂得裝糊塗,南方軍和海軍直接把婆羅洲油田給拿下了,然後其他工廠、銅礦、鐵礦、煤礦也經歷了差不多的場面。

於是財閥們酸溜溜地評價:現在南方軍和海軍關系好得幾乎就要變成海軍陸戰隊了。不過今村均自己手裏也有牌:當年滿洲國建立後,關東軍是拒絕三井、三菱等財閥入駐的,只把利權送給了滿鐵,現在南方軍如法炮制,誰也說不出什麽來,有南方軍做初一,印度軍就能做十五,於是印度地盤上的產業也瓜分完畢了。

唯一沒有瓜分的只剩下中國派遣軍控制的地盤,倒不是岡村不想,而是因為岡村控制著上海黑市,發賣日本的各類產品,同時東南一帶又引入了財閥投資組建工業區,因此雙方合作還算是如膠似漆的。

這樣一來,雖然日本控制的地盤很大,但財閥真正能介入影響並享受權益的地方其實不多,陸軍中樞與各藩鎮之間的矛盾也有很大程度是基於這個原因,海軍無非是最後往上面添了一把火……

裕仁對此心知肚明,他也暗暗期盼著財閥和中樞能夠與海軍鬧起來,不過現在看來雙方關系雖然惡化,還沒有到撕破臉的地步。

“淳宮(秩父宮雍仁親王的小名)最近怎麽樣?”木戶本來還想再解釋兩句,沒想到裕仁直接問到了自己的弟弟。

“這個……殿下……在禦殿場療養……”

“朕當然知道,朕問的是,他最近在和什麽人打交道?和堀君有過接觸麽?”

“樞密使大人去探望過殿下一次,只聊了半個小時,送了一堆西藥後告辭了,其余無殊……”

“聊了半個小時?他回國後到朕這裏聊了多久?”裕仁自言自語地說道,“有15分鐘麽?”

木戶滿頭大汗:堀悌吉來拜訪時他全程都參與,傻瓜都看得出兩人交流都在說官話:一個說得益於“祖宗神明庇佑,陛下運籌帷幄、八纮一宇,幸不辱命”,一個說“愛卿櫛風沐雨、勞苦功高,不封公爵何以旌功?”說的人不累,聽的人都嫌累,能打15分鐘太極算不錯了。再說,比較這個有意思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