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0章 最危險的男人(5)

而成霍夫曼的軍事邏輯來看,無論G43、恩菲爾德或者加蘭德,都是注定要淘汰的產品,德國一方面準備強化STG45,另一方面在進行淘汰其他步槍的舉動,同時又提出了新一代突擊步槍的招標規範,準備拋棄“中間威力彈”的概念,準備采用更高精度與小口徑子彈的第二代突擊步槍。

用減低單發彈藥重量與威力去解決使用突擊步槍彈藥量消耗過快問題的思路讓眾人耳目一新,這也是法國拋棄本國步槍短暫引入G43的原因所在——法國認為自己在小口徑子彈領域有一定技術積累,真要是搞小口徑突擊步槍未必會輸給德方,很想雄心勃勃將戰後歐洲標準制式步槍這塊市場吃下來。霍夫曼當然予以同意,提出全歐競標,為了投桃報李,法國就半推半就使用了G43。

至於機槍,凡打過仗的官兵都知道MG42好用,什麽維克斯、哈奇開斯都只有喝洗腳水的份,至於沖壓工藝更是甩其他依然還在用切削工藝國家水平幾條街,於是MG42就成為標準機槍配置。

不過重機槍領域德國很爽快地承認不足,給各國兩個選擇,一是各國暫時保持現狀,三年內新研制一款重機槍競標;二是各國以美制勃朗寧重機槍為藍本過渡先行統一使用,經反復討論決定雙管齊下:快速反應部隊標配勃朗寧,各國國內隨便整,然後各國基於12.7口徑研制新重型機槍,約定5年後競標,哪國產品最成熟就用哪國。

在軍備領域,霍夫曼思路很明確:鼓勵歐洲各國研制,甚至可以聯合競標,德國為保持歐盟和《柏林條約》凝聚力,會適當開放防務市場給英、法、意各國,然後聯合采用。這樣好處很明顯,對各國軍工體來說有了更大、更廣闊的空間,不是德國一家獨占會讓其他大國體會到德國的誠意,至於歐洲小國,由於不必再費心費力搞軍備研發,他們能降低不少成本——聯合生產的軍火肯定比單獨外購更省錢。而且歐盟槍械、裝備都統一後,大家彼此對其他人的軍力知根知底,不會再誤判形勢想著打仗了。

1月29日,就在歐洲三場空投剛剛結束,進入最後清點階段時,一直等待德軍進攻的特立尼達和多巴哥美軍不負眾望地迎來了暴風驟雨般的攻擊:

德軍以8艘戰列艦、600多架飛機、200多枚陸基V3為主力,在夜間對該島發動圍毆,將美軍一半以上飛機摧毀在地面或升空階段,不等對手反應過來,黎明時分傘兵突擊旅已抵達戰場,用空降而不是隆美爾一直使用的兩棲登陸戰拉開陸戰帷幕。

這種不按常規套路出手的架勢立即打蒙了美軍,中午時分,該島空中力量已被完全打掉,這時候德軍放心大膽地出動在南非戰役中大放光彩的武裝直升機進行對地突擊,依據傘兵指示的目標進行壓制攻擊,膽敢暴露的美軍高射機槍或高射炮陣地則由Fw-190對地攻擊機予以清繳,實在不行的招呼海面上的380mm、381mm粗管子們予以“定點清除”,這時候直升機又搖身一變變成落點觀察校射機。

這套組合拳或稱“閃電戰1.5”的戰術徹底打傻了守軍,原本華盛頓預計至少能守3-4天的特立尼達和多巴哥在14個小時後就狼狽不堪地宣告投降。

幾乎與此同時,德軍快速打出了右勾拳,迅速吃掉了加勒比島鏈南半截的諸多島嶼:1月31日,格林納達落入德軍之手,2月1-2日,聖盧西亞、馬提尼克、多米尼克、聖文森與格瑞納丁、巴巴多斯五島被德軍閃電般予以占領。

就在華盛頓憂心忡忡地擔心德軍北上時,馬沙爾艦隊忽然兵鋒一轉,在委內瑞拉波拉馬爾登陸並迅速控制了該島,同時又以特立尼達和多巴哥為跳板,進入了委內瑞拉的東北半島。

這還不算最坑人的舉動,最坑人的是部署在左翼的紹肯集群配合保盧斯統帥的巴西守衛部隊右翼向累西腓方向挺進了60多公裏,戰鬥機頻頻越線展開攻擊,擺出一副要吃掉累西腓美軍的態勢。

這種先北上,再向西,最後又在巴西邊境佯動的全套組合拳打得美軍暈頭轉向,一時間摸不清楚對手的目標真正方向是什麽——凡是參聯會討論到的進攻可能都被德軍順藤摸瓜搞了一遍,場面十分混亂。最緊張的時候,米切爾帶著尚未完全整頓好的大西洋艦隊就在佛羅裏達半島海域逗留,隨著德軍主力向西移動,風險解除之際,他又悄悄縮了回去。

在軍事戰場上收獲頗豐的德國在政治戰場上也很得意:冰島以81%的壓倒多數順利成為冰島省,丹麥以52.4%的贊同票變成了北方省,最驚險的是北愛爾蘭,贊同與愛爾蘭合並的贊同票最後只有50.8%,因為大不列顛最後階段也像德國一樣使出了盤外招,足足推出了5000多人“歸化大法”,比德國操辦的流動票箱還多一半,氣得愛爾蘭人大罵無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