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1章 最危險的男人(6)

“該死的,該死的,為什麽這麽快投降?說好節節抵抗、遲滯對手的效果呢?”

聽著杜威在參聯會會議上發飆,所有人都感覺十分尷尬且無言以對,現在美國戰場局勢可謂不利到了頂點:在太平洋上,日軍占領了瓦努阿圖,直接將進攻線推進到新喀裏多利亞和所羅門群島一線,艾森豪威爾每天發回來的戰況報告都很不理想,澳新岌岌可危,已宣布進入緊急狀態;在加勒比海更是一團糟,德軍先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攻下特立尼達和多巴哥,然後又北上吞掉了大半條歐洲島鏈,逼得美軍在慌忙中將尚未整頓完畢的大西洋艦隊拉出來,可還沒等眾人回過神,德軍又展開向西進攻,到2月10日時,荷屬安的列斯群島中靠近委內瑞拉的幾個重要島嶼,包括庫拉索島、阿魯巴島等在內全落入德軍之手,形成了對委內瑞拉的絕對壓制。

雖然美國也在這些島嶼上部署了不少的兵力,但架不住一擁而上的德國海陸空全面優勢——再強硬的岸防工事面對380mm級別火炮照樣是一堆渣渣,更何況德軍在南美航空力量並不弱,整體陸基作戰飛機雖以1500vs7000架居於絕對下風,可美國這7000架部署太分散:累西腓有1000多架,加勒比海4大島有2500余架,中美洲包括巴拿馬有近2000架,委內瑞拉、哥倫比亞也有1000余架,相互間因為戰場隔絕緣故很難支援,倒不是說航程絕對達不到,而是能飛這麽遠航程去戰鬥的老鳥根本沒這麽多,就算能達到又如何,誰知道德國人下一個進攻目標是什麽。

這方面美軍已吃了不止一次的虧,德軍拿下特立尼達和多巴哥後,美軍以為德軍會向西打,航空兵力重點在中美洲和委內瑞拉一線,結果德軍打了北線;剛把兵力調到北面準備應付德軍下一步進攻時,德軍又向西打,每次都是疲於應付、傷痕累累。

反觀德軍,每次行動都集中優勢力量予以突擊,還能充分得到航母戰鬥群幫助,加蘭德指揮著機群經常以600-700架規模予以出擊,再加上航母上還能出動300-400架次,在局部地帶永遠是德軍以多打少。光以多打少還不最令人絕望,最絕望的是德軍飛行員的精銳程度完全不是美軍可望其項背的,在戰鬥機飛行員領域差距更大,大批在東線轉戰多年的老鳥躍躍欲試等著給自己的戰績增光添彩,擊落數低於10架的飛行員在南美空軍內部被戲稱為“新手”——其實這標準都夠得上美國雙料王牌了。

俄國紅軍這個老朋友還是很盡責的,一點也沒騙美國人:新手飛行員參加這種戰事只要能安然無恙扛過3次,絕對立即成長為老鳥,可還有後半句話他們忘了告訴美國人——“能安然無恙扛過3次的飛行員比例低於25%,95%以上的紅軍飛行員都撐不過最初20個作戰小時。”

上了戰場的紅軍新飛行員,其生命根本不是以年、以月為單位衡量,是以天甚至以小時在衡量,所以俄國人邏輯很靠譜——“反正飛機很快就是要被擊落的,造那麽皮實耐用幹什麽?”

本來美軍新手飛行員基本功遠超紅軍速成飛行員,照例場面不會這麽難看,可問題紅軍當初面對的一大批德國新手,出於對美軍新手飛行員的重視,德國派出的全是老手——南美一共也就能支撐1500-2000架德國飛機,所以空軍是盡遣精銳出場,真正意義上的德國新手——指一個戰果也沒有的那種,在加蘭德麾下比一流王牌還稀罕,找有100個擊落記錄的飛行員加蘭德能給你找出一把來,找1個記錄也沒有的飛行員他得撓破頭皮!

哪怕真有這樣的德軍飛行員,肯定在作戰中受到嚴格保護,在王牌們照料下熬過開頭幾次並不困難。

於是參聯會期待的“層層遲滯、節節抵抗”的加勒比海空戰最終變成了加勒比打火雞比賽,德國王牌們抓住一切機會盡情地刷成績,大家都知道戰爭很快就要結束——說不定下個月,說不定再過3個月,每一個積分將來都是沉甸甸的石油基金。

在2周的加勒比第一階段戰役中,美軍以大量島嶼淪喪、過萬部隊、1000余架飛機的損失換取的“削弱”戰果微不足道:德軍僅僅損失了131架飛機,1艘護航航母、1艘貨輪沉沒,1艘驅逐艦沉沒,1艘護航航母、1艘貨輪和1艘油輪受了一點傷,其他戰列艦零零星星受了一點點傷,整體損失微不足道。

不過在美國飛行員中匯報的戰果中,德軍損失至少在5倍以上,看上去非常令人賞心悅目:

擊沉德軍航母2艘;

疑似擊沉護航航母、重巡洋艦1艘;

擊沉輕巡洋艦、驅逐艦各2艘;

擊傷艦隊航母、戰列艦各1艘;

擊傷輕巡洋艦、驅逐艦3-4艘;

擊沉各類運輸艦4-5艘,擊傷另外3-4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