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章 軸心的進攻(22)

收到參聯會發來的征詢電報,麥克阿瑟和尼米茨滿臉憂愁——合眾國已被人逼迫到死角,再不慎重就全完了。

麥克阿瑟一開始並不願意接受陸軍總參謀長的位置,他已幹過這個職務,目前更希望能統帥整個太平洋戰區。但杜魯門給他發了電報,告訴他整體戰局不利,希望他以國家最迫切的需求為重,後者才答應接受任命。

“威廉如何利用護航航母去進攻距離夏威夷2000多公裏外的日軍破交艦隊?”尼米茨沒直接肯定或否定哈爾西的進攻意圖,而是問,“護航航母無法起飛重載攻擊機,就算退回去用SBD,也只能攜帶一枚500磅炸彈,殺傷威力太小。”

“哈爾西將軍注意到這個困難,他的策略是在護航航母全部搭載戰鬥機:F4U或F6F。F4U們攜帶一枚500磅重炸彈,14艘護航航母一共可調集400余架戰鬥機,其中有150架F4U還可攜帶一枚500磅炸彈。”史密斯闡述了哈爾西這套非常復雜的戰術體系:

1、遠距離接觸位置上誘敵先攻:在700-800公裏處露面,誘使角田艦隊前來攻擊,哈爾西預計日軍最多可派出200架攻擊機進攻(按4艘日本航母來計算),他打算用戰鬥機與日軍消耗——損失幾艘護航航母無關緊要,用船只換取日軍飛機和機組可行,被擊落的美軍飛行員還有打撈救援的機會,這樣可削弱日軍機群規模甚至可讓其再靠近本方艦隊一些;

2、繼續接近,陸海協同進攻:因護航航母無法起飛重載攻擊機,哈爾西希望陸航派重型轟炸機對日軍艦隊進行攻擊,本方艦隊中途起飛艦載戰鬥機進行護航,部分戰鬥機加掛500磅炸彈協同攻擊,投彈後繼續護航,這就解決了陸航轟炸機無護航的問題。

3、如第一波誘敵先攻的策略未實現,就再次拉近距離,強行進攻。

“哈爾西將軍打算以本方5-6艘護航航母沉沒、150個陸航機組、100個海航機組損失的代價換取全殲或重創敵破交艦隊的戰績。”

尼米茨嘆了口氣:“威廉的戰術理論可行,但實際存在很多問題。”

“您說說看,我可以將這些意見轉發給夏威夷和華盛頓方面。”

“第一,誰規定日本人必須應戰?日本艦隊發現哈爾西艦隊出港,轉身避戰並拉長距離怎麽辦?這錯誤我已經犯過了,希望他不要再犯。”

史密斯點點頭,他知道尼米茨在說南大西洋戰役中的問題,當初他和克蘭克交手也做了幾個預案,唯獨沒考慮對方避戰捉迷藏怎麽辦,結果後來很被動,哈爾西的局面幾乎一模一樣。

“第二,這套戰術對配合要求太高。萬一陸航編隊和航母戰鬥機群正在編組,日軍進攻機群撲過來怎麽辦?運氣是非常致命的東西,中途島戰役後就有日本水兵交代我軍攻擊時他們正在更換彈藥,甲板上堆滿了炸彈,殉爆威力十分厲害,早半個小時或晚半個小時,這種事就不可能發生,偏偏我們撞個正著。”尼米茨嘆了口氣,“還有一點,日軍主力艦隊拿下法屬波利尼西亞後去向不明,非常值得注意關注。”

“我的意見是:耐心等待時機,暫不出擊!”尼米茨想了想,“讓他們想辦法弄清楚聯合艦隊主力去向,如果確信不在波利尼西亞附近,我甚至可以冒點險,讓TF48艦隊沖過封鎖線到珍珠港去!”

“長官,這太危險了!”史密斯驚呼起來。

“危險是有一點,但不是不能克服。在墨爾本完成休整後,富蘭克林號至少能夠發揮全部戰鬥力,還補足了飛行員,黃蜂號輪機也能有所好轉。”

澳大利亞的造船水平比南非要強,富蘭克林號確信可以修復,黃蜂號進行部分修復,可將最大速度恢復到24節以上;澳大利亞目前滯留了6艘護航航母,尼米茨從中抽了一部分飛行員和飛機到富蘭克林號,另外又抽調了2艘護航航母加入TF48。

現在TF48的實力便恢復到2艘艦隊航母(其中1艘無法作戰)加4艘護航航母的水平,飛行員水平雖比不上南大西洋時期,但至少滿員了。

尼米茨走到海圖前:“本來航線是到新西蘭然後繞走南太平洋,這樣速度太慢,我的想法是這樣,艦隊從墨爾本離開後沿東北方向前進,在新喀裏多尼亞和斐濟中間海域待命,確信聯合艦隊主力不在的話,繼續向東北方向前進,爭取在夜間時分通過馬紹爾群島和聖誕島間的防空巡邏圈重疊部分,然後突入珍珠港防空圈,即便第二天清晨被敵軍偵察機發現,憑借我軍1艘艦隊航母+4艘護航航母的組合具有充分的自衛能力。這樣整體行程大約6000多海裏,比繞道南太平洋回本土節約一半。”

“唯一的不利因素是……”尼米茨走到麥克阿瑟面前,用非常抱歉的語氣道,“要勞駕您和我們一起冒險穿過封鎖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