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6章 黑貓(5)

“您的意思是,我們只能拿到南羅得西亞剩余的12萬平方公裏土地組建英屬羅得西亞?”

“是的!”裏賓特洛甫笑笑,“這塊地不用你們出力,我們幫你貴國打下來。”

實際上,德國支持法國拿到一大塊法屬羅得西亞還有個交易:作為支持法國人擴大殖民地的條件,霍夫曼準備把馬達加斯加島上的200多萬土著逐漸移居到法屬羅得西亞去——一馬達加斯加作為傳統法國殖民地,土著受法國影響很深,法國人同意接收這批土著。

“還要在南非建一個布爾共和國?”

“閣下,您比我更精通歷史和外交,這明顯是恢復舊有的秩序,怎麽談得上建立?”裏賓特洛甫皮笑肉不笑地說道,“布爾共和國(德蘭士瓦共和國)在90年前就已建立,至少維持到40年前,比南非自治領歷史悠久得多。”

“但是!”艾登很想說大不列顛贏得了兩次布爾戰爭的勝利。但裏賓特洛甫明顯堵住了他下一句發言:“我國對布爾戰爭的態度一直是鮮明而延續的。”

所謂鮮明而延續,是指從威廉二世時期開始,德國就旗幟鮮明地支持布爾人給英國人搗亂。

“我們會做一個公民投票,我們將依據布爾人後裔願意加入布爾共和國的人數進行劃界,人多就多劃一些,人少就少劃一些。”裏賓特洛甫解釋道,“元首為南非攻略準備了武裝黨衛軍集團軍,裏面有不少荷蘭人,難道他們浴血奮戰之後不能獲得一塊土地?”

艾登被堵得一句話也沒有:英國人不想出兵還想拿全部土地,天下哪有這樣的免費午餐。

“這樣調整後,我們還能剩下什麽?”艾登抱怨道,“近乎一無所有。”

“這可不見得。”裏賓特洛甫大叫起來,“你們還有好多土地呢?英屬羅得西亞一塊;貝專納蘭保護國一塊(今博茨瓦納)一塊;南非自治領一塊,加起來依然將近140萬平方公裏,依然是南部非洲第一大國,而且最好的地塊都在你們手裏。”

至於目前由南非占領的納米比亞,原來是德屬西南非洲殖民地,艾登問都不用問,德國肯定要收回去。

經過裏賓特洛甫這樣分割後,南部非洲是英國第一,140萬平方公裏;葡萄牙第二,90萬平方公裏(擴大後的莫桑比克);德國第三,80萬平方公裏(納米比亞);然後是法國、意大利、比利時和荷蘭。等於各國都在南部非洲插了一手。

德國雖然排名第三,但這是不包括馬達加斯加,如果把60萬平方公裏的馬達加斯加加上,德國才是南部非洲隱隱約約的第一。

這樣調整後,德國在非洲擁有4塊殖民地:德屬東非(大致包括吉布提、索馬裏、肯尼亞、坦噶尼喀、盧旺達、布隆迪、馬拉維、一部分贊比亞和烏幹達),大約240萬平方公裏,德屬西非(大致包括多哥、貝寧、尼日利亞和喀麥隆),大約160萬平方公裏,西南非洲(納米比亞),大約80萬平方公裏,馬達加斯加,大約60萬平方公裏。合計非洲殖民地540萬平方公裏。

馬達加斯加和其他殖民地地位不同,在清退土著人口後,霍夫曼打算將其建設成為德意志非洲共和國,不過是否作為第三家園建設,他還在猶豫。非洲共和國顯然沒有美洲共和國的區位優勢來得明顯。今後充當特大號海外軍事基地的可能性要超過生存空間——畢竟這是唯一卡在南非和澳新之間的優勢領土。

一戰前夕,法國擁有1100萬平方公裏的殖民地,英國擁有900萬平方公裏,經過這番調整後,法國只減少了不到100萬平方公裏,依然超過1000萬平方公裏,穩居首位;德國以540余萬躍居第二;意大利以350萬位居第三(利比亞、埃塞俄比亞、一部分南蘇丹、厄立特裏亞);葡萄牙以215萬位居第四(安哥拉、擴大後的莫桑比克),然後是比利時,第六才能勉強輪到英國。

現在攪屎棍的角色輪到德國來扮演了——在非洲殖民地上,德國把一片片土地割裂得支離破碎,引入大量歐洲國家與英國對抗。

當然英國保留的區位位置還是最理想的,南非最發達的地區依然掌握在其之手,不僅有工業基礎,鐵路、金礦、鉆石礦都在上面。

溝通幾天後,雙方仍然無法取得進展,艾登表示:“如果是這個局面,我很難向國內交代。”

“差點忘了,還有個前提,貴國必須抽調運輸船提供後勤服務——100萬船舶噸位,油輪、貨輪四六開,協助我們從本土和中東調集物資供應大軍使用。”

“這不可能!”艾登急得跳腳。

“您不要想不開,如果我們向法國人提出這個條件,對方將非常樂意效勞。”裏賓特洛甫提醒道,“貴國都不派兵,只要坐享其成,世界上還能有比這更好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