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3章 麻煩(1)

這消息一放出來,對尼米茲的指責立即蕩然無存,但更緊迫的挑戰就擺在面前:

印度到底要不要救?怎麽救?如果不救,印度丟了怎麽辦?大英帝國估計是打不下去了,美國還能依靠一己之力打下去麽?如果要靠一己之力打下去,那1300億國防預算就不是太多,而是太少。

當然,還可能是德意去打南非——雖然沒確切證據,但多諾萬局長認為日德關於作戰區域是有明確劃分的,印度應該就是日德雙方的分界線,之所以印度方向會出現德軍,無非是對聯合艦隊支援歐洲的回報罷了。但這只是猜測,沒有明確證據,這批軍艦的去向與後續行動才決定最終結果。

吵吵鬧鬧下,眾人先定了一個小目標——1000億,同時建議給本年度軍事預算追加47億,用於彌補總統提出的大造軍艦的經費需求。議員們認為既然這些錢已用在這個財年,就不必再拖到下一年列支。

道理羅斯福是懂的:做高今年基數,調低明年數字,錢總數沒少,只是看上去讓預算增幅不那麽難看而已。預算溝通會一結束,臉色陰沉的總統立即宣布召開參聯會。會議開始,他首先輕描淡寫地批評了金上將、阿諾德兩位今天火氣太大,有失風度。

兩人立即心悅誠服地接受了,總統這話要反過來聽——他只批評有失風度,暗示承認他們講的內容是正確的,但應選擇更好的表達方式,兩人在軍界摸爬滾打這麽多年,弦外之音當然聽得明白。

“對敵人這批增援艦隊,你們怎麽看?”

金上將道:“現在十分麻煩,出動的是意大利人,德國艦隊還沒動靜,需要進一步監控和確切情報才能得出結論。”

“假設去打印度呢?”

“那基本沒還手之力。”馬歇爾嘆了口氣,“蒙巴頓已顧不得通過倫敦中轉了,直接把求援電報打到我桌上,印度局面糟透了,淪陷速度比當初中國還快!”

繼馬德拉斯被日軍占領後,山下奉文一口氣投入了全部3個步兵師團展開進攻,並快速向南印度腹地推進,進一步占領了卡納塔克邦的班加羅爾,消滅或迫降了11集團軍其他4個旅,同時還讓德軍向馬德拉斯北部出擊,擊潰了3個旅。從建制上過來說,第11集團軍除在最南部還有3個旅外,其余已全數被消滅了。北面馳援南下、從第14集團軍抽調出來的英印軍部隊停止了向南推進的步伐,暫時停留在北面穩固防線,但也惶惶不可終日。

“除軍事上失利以外,日軍還扶持起印度國民政府這個傀儡政權,以印度獨立、民族自主為口號蠱惑人心,吸引了一大批人,很多被俘虜的印度官兵搖身一變成為印度傀儡軍,成為日軍幫兇。”馬歇爾嘆了口氣,“國民軍戰鬥力或許不會很強,但破壞性更大,某種意義上比俄羅斯解放軍還有破壞力,關鍵是英國人還是死腦筋。”

“丘吉爾首相還不肯給予印度獨立?”

國務卿赫爾搖搖頭:“他不敢提這個,現在英國國內政局動蕩,反對派議員窮追猛打,試圖迫使溫斯頓下台,更要命的是,轉移船廠工人的消息被普通民眾知道了,再加德軍前段時期的封鎖和破交,他的聲望和支持率一路下跌,慘不忍睹。”

“民眾不同意轉移?”羅斯福眉頭一揚,“他們難道不理解這麽做的重要價值麽?”

“民眾主要反對兩條:第一,為什麽只限定船廠工人,應該把所有希望轉移的英國人民都移民到美洲大陸去;第二,說是船廠工人,但很多明明不是船廠工人的頭面人物也假借這個機會混進了撤退的隊伍,他們認為裏面存著舞弊行為。”

眾人苦笑:英國佬想得倒挺美,全部轉來美國?那美利堅人民就該炸鍋了!去加拿大也不行,那是美國今後要控制的地方,萬一真來了那麽多英國佬,怎麽方便下手?至於混進去不是船廠工人的家庭,事情肯定是真的,美國方面只能裝聾作啞。德國人可不吃這一套,肆無忌憚地通過廣播、傳單發送消息,利用各種傳媒手段打擊丘吉爾內閣的形象,偏偏每次還能成功。

關於印度獨立,每個英國政治家都應當能看到這是個不可逆轉的趨勢,之所以硬著頭皮不肯放行,無非是誰也不願意擔當“帝國掘墓人”這個名聲罷了。

羅斯福心灰意冷地揮揮手:“印度的事我們不操心,這不是靠一、兩支部隊能就搭救回來的,必須要有一攬子系統解決方案,我現在需要強調的一點是:加拿大、澳新、南非四大自治領對戰爭有舉足輕重的影響,不能脫離掌握,所以……”

眾人忍不住翻了白眼:大英帝國在非洲和中東的殖民地已差不多丟光了,印度眼看也要不保,唯一依靠就是這4大自治領,現在總統一口氣全部要包攬了去——美國才是大英帝國掘墓人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