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章 城堡(1)

傍晚時分,霍夫曼在凱特爾的陪同下抵達了設在斯摩棱斯克的中央集團軍群司令部,受到了莫德爾等人的熱烈歡迎,除司令部要員外,魏克斯、約德爾、蔡茨勒等人早已在此就位。

斯摩棱斯克的位置很接近前線,特別是去年秋季主動放棄勒熱夫突出部拉平戰線後,距前線只有大約200公裏,也就是坦克集群5-6天的沖擊距離,中央集團軍群有段時間曾將司令部設在明斯克,莫德爾上任後立即就將司令部位置前移至斯摩棱斯克——他的勇氣可見一斑;魏克斯的東方集團軍群編成後原本將指揮部設在基輔,因為這次戰役要配合中央集團軍群作戰,他同樣把指揮部帶到了斯摩棱斯克,一下子湧進兩個指揮部的人馬,場面似乎有點擁擠。

霍夫曼對此倒無所謂,烏克蘭文尼察大本營關門後,各集團軍群指揮部的地位和重要性有了提高,蔡茨勒自己的指揮部放在了明斯克,不過一旦有重要戰事開展時,他基本都會撲在主力集團軍群司令部所在地,最近半年多他去的最多的就是設在羅斯托夫的南方集團軍群指揮部。

說起來很慚愧,身為陸軍總司令的霍夫曼已很久沒有造訪中央集團軍群了,就連莫德爾本人,在其升任中央集團軍群司令官後,霍夫曼也沒見過。不過這不影響元首在眾人心目中的形象,大家反而覺得現在這樣更輕松自如,更能減少來自政治上的阻力與不切實際的要求,作戰指揮體系也更為流暢。

看著人群中躍躍欲試的莫德爾,霍夫曼很滿意,他喜歡朝氣蓬勃的新生代,不喜歡容克軍官們的溫吞水——像魏克斯、龍德施泰德這樣的老派軍官他總覺得似乎有種隔膜在裏面,不過老帥有老帥的好處,他們在協調各方面關系上比較得力,深厚的資歷也讓人十分尊重。所以霍夫曼把龍德施泰德擺在西線陸軍司令官的位置上,讓魏克斯元帥擔任由大量東方國家部隊組成的東方集團軍群司令官,然後讓莫德爾接替了魏克斯原來的位置。

將莫德爾提拔為中央集團軍群司令官的任命是有很大阻力的——遠遠較歷史進程提前了,莫德爾在資歷上非常稚嫩——1938年他還是個上校!在人群中完全屬於小字輩,別說與龍德施泰德、魏克斯這樣的軍中宿將沒法相提並論,比起古德裏安,克萊斯特、霍特等將領的資歷也完全沒法看,他晉升第9集團軍司令官的時間也很晚,當初排在莫德爾前面有資格接手該集團軍的將領超過15人,但最終莫德爾拔得頭籌,沒想到過了半年多他一躍成為集團軍群司令官。

如果不懂什麽叫火箭式提拔,看看莫德爾的晉升資歷就可以看到了,如果硬要在陸軍中找一個能相提並論的將領,那就只有蔡茨勒,後者晉升少將比莫德爾還晚。

不過霍夫曼沒被這種意見所左右,他在發布任命時解釋了原因:“現在中央集團軍群的目標不是進攻,是防守!就莫德爾將軍表現出來的勇氣、決心和以往戰績來看,我認為他可以挑起防禦重任。”

這一點大家倒沒有疑問,德國國防軍一貫以來的主導思想就是進攻,閃電戰、裝甲集群等戰術都為進攻而生,論進攻能力,一批人搶著做第一,古德裏安、霍特、克萊斯特都是赫赫有名的閃電戰急先鋒;但論防禦能力,除了戈特哈德·海因裏希似乎就只有莫德爾了,而前者對黨的態度一直很不積極,再加上毫不掩飾的宗教信仰,屬於被控制使用人群。即便霍夫曼本人對海因裏希沒有成見,自他以下黨內四巨頭都有不同想法,如果非要在兩人中做出選擇,黨內一邊倒地力挺莫德爾,就連蔡茨勒也認為莫德爾更合適些。

莫德爾的司令官職位就這樣穩定了下來。不過軍隊資歷還是很重要的,既然超規格提拔了莫德爾,對其他有功將領也不能過於無視,霍夫曼便進行了相應調整:由於南線兵力集中,霍特集群、克萊斯特集群在指揮上統一歸南方集團軍群控制,但級別定在集團軍群一級,等於也變相晉升了霍特和克萊斯特的職位;古德裏安和隆美爾雖然只掛集團軍司令官的頭銜,但因兩人都得到了元帥節杖再加他們負責的戰略方向算是獨當一面、直接對總參謀部負責,因此也定為集團軍群級指揮官;同樣歸屬該級別的還有西線陸軍司令官龍德施泰德元帥和後備軍總司令勃洛姆堡元帥。

在陸軍總司令之下,級別相當於集團軍群級司令官的實權指揮人員一共達到10人,加上蔡茨勒基本就構成了核心班底。說起來,陸軍的編制與人事制度是有特殊之處的——海、空軍都有第一、第二、第三副司令,唯獨陸軍沒有副司令。不是不能設副司令,而是總參謀部在陸軍傳統中地位很高,要不是霍夫曼自己兼任陸軍總司令,在勃勞希契時代,總參謀長哈爾德甚至可與總司令分庭抗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