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2章 風暴鳥(4)

高空撲下來的那些東西普通飛行員不知道是什麽,李梅卻隱隱約約知道內幕。

上周英國人秘密試飛了流星式噴氣戰鬥機的原型機,雖然不列顛人躲躲藏藏不肯痛快拿出來分享,但美國軍方還是知道了情況,第八航空隊也有人前去觀摩並進行內部傳達,準將級別的李梅剛剛夠得上被傳達。

他沒見過現場,也沒見過圖片,但傳達時講述的幾個特征卻牢牢記在心上:雙發、無螺旋槳、噴氣發動機推進,速度奇快,最快速度大約能到950公裏/小時。

聯想起英國人當初牛逼哄哄、差點沒把尾巴翹到天上去的場面,李梅就恨得牙癢癢:讓你炫耀!讓你吹牛!讓你遮遮掩掩!你還是架原型機,德國人直接把噴氣機拉出來作戰了,而且不是一架兩架的半成品,直接上來就是200多架。這說明什麽?這說明德軍在噴氣領域不但遠遠走在盟軍前面,而且已形成實戰化運作。

“拍電報給中將,我們遭遇德軍大規模噴氣機截擊……今天損失可能會很大,如果我回不來,請他照顧我的家人。”李梅突然向電報員交代道。

他口裏的中將是卡爾·安德魯·斯帕茨,目前擔任第八航空隊最高長官。(作者注:按原有歷史軌跡,他應該在“火炬”行動後去北非指揮作戰,但因該計劃取消,他繼續留在英國指揮第八航空隊,該航空隊比歷史同期獲得了更多飛機——本來這些飛機是要調用至北非和意大利戰場的)

電報員心急火燎地拍發了電報,然後就看到了驚世駭俗的那一幕:

200多架Me-262C以雷霆萬鈞的姿態從萬米高空猛撲下來,速度超過1000公裏/小時,幾乎一轉眼的功夫就飛到與轟炸機群大體等高、但略微斜上幾十米的位置,改平後開始向本方側面沖鋒,轟炸機群速度大約是400公裏/小時,而風暴鳥機群的速度大約是800公裏/小時,美軍雖然拼命前沖,但悲催的速度和龐大的陣型決定了他們根本閃避不開,更不用說靈活變向——能做到就不是B-17了。

雙方彼此間距快速縮小,在直線距離大約1200多米時,轟炸機機槍火力全力開火,試圖用暴雨一樣的子彈抵擋敵機沖擊,但此時還在12.7mm航空機槍有效射程之外,除了聲勢駭人,殺傷力其實聊勝於無。

李梅不知道撲下來的那200多架飛機中還有更恐怖的東西:包括海因茨·巴爾、京特·拉爾、諾沃特尼、馬爾賽尤、巴克霍恩等此時德國的超級王牌飛行員全在裏面,風暴鳥集中了德國空軍擊落戰績前10位中的7位,前50位中的36位(哈特曼此時戰績還不顯著,不夠超級王牌),整支隊伍中充當教官的飛行員一共48人,戰績全能排進TOP100。

這支部隊是如此重要,以至於聯隊長由戰鬥機總監、空軍中將加蘭德親自擔任,海因茨·巴爾中校擔任副手並負責戰地指揮和日常工作。風暴鳥一般不參加防空,只擔任培訓教官,每個教官擔任中隊長並負責帶領16個學員,按耶順內克擬定的計劃,德國第一批噴氣式飛行員將是800人左右的規模,只不過現在能用的噴氣飛機一共才300多架,訓練時各學員輪流使用,這次出擊則讓一個教官帶4個最好的學生迎戰。

在霍夫曼眼裏,這些王牌教官的價值抵得上5個裝甲師,不是普通裝甲師,得是警衛旗隊、帝國師的級別。整支隊伍是如此寶貴,以至於作戰出動必須空軍總司令霍夫曼親自點頭,別說總參謀長耶順內克大將,就連空軍第一副司令凱塞林元帥都沒資格批準出擊。

“別害怕,他們打不中我們。”海因茨·巴爾中校在電台裏鼓勵手下,“我們繼續沖鋒!”

“元首萬歲!”

“預備!放!”

李梅已知來者不善,但沒想到對面的打擊手法卻如此簡單粗暴,所有機槍手的瞳孔猛烈收縮,敵機機翼下忽然噴射出大團大團的火焰來,那是Me-262C機翼下掛載的R4M火箭彈在持續發射,此刻從防空塔擡頭望上去就能看得清清楚楚:空中在那一瞬間仿佛鋪滿了流星,又仿佛是節日期間施放的焰火在猛烈迸發出來。

改進過的R4M火箭彈重達3.2公斤,使用55mm彈頭,內含黑索金一百零八克,一枚就幾乎保證能一擊必殺。火箭主體由一個簡單的鋼管所組成,並帶有翻轉出來的穩定翼以保持自旋穩定。Me-262C在發動機推力增大後,每邊機翼可攜帶兩組,一組24枚並通常分兩次發射,單次發射後能在1000米外形成25米左右見方的爆炸團,可將重型轟炸機完全籠罩其中——碰到沒有不掉的。

這輪“焰火”放完後,100多架重型轟炸機“撲棱撲棱”往下掉,更慘的是幾架經受兩批火箭彈重疊爆炸作用的B-17,當場被打成數斷,血肉橫飛——火箭彈畢竟只是概率武器,沒法精確打擊,風速、氣流很容易造成位置偏移,兩組跑一起去也不是沒可能。而且火箭彈在發射過程中還有個下墜過程,之所以要在略高於轟炸機機群的高度上進行發射,就是基於自動補償發射後下墜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