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7章 高加索(11)

海軍當然不必說,這50萬噸柴油鄧尼茨眼巴巴地看著,自己雖然沒出聲,但雷德爾找施佩爾提過好幾次——不僅U艇要柴油,S艇和部分運輸船都用得到柴油,數量越多越好。

海軍也就算了,霍夫曼沒想到居然陸軍也腆著臉來要求增加柴油供應,理由聽上去很充分:第一,T-34和突擊者是標準柴油車,一個月下來也有幾百輛產能,需要更多柴油;第二,大功率的車載柴油機德國一直有技術儲備,武器局想在新的坦克和卡車上安裝柴油機,坦克還可緩一下,卡車用柴油機優勢很大。

然後是波蘭總督弗蘭克希望多提供一些柴油,理由聽上去非常充分:元首既然舍得給東方國家提供柴油,為什麽不多給波蘭總督區分發一點,好歹那裏有很多利用戰俘建設的集體農場,將柴油投資這裏收益更多。

陸軍的要求被霍夫曼毫不留情地駁回了,他除了同意他們仿造T-34上的發動機外,不建議在坦克上安裝柴油發動機,雖然後世柴油發動機才是主流,問題是一款優秀的柴油發動機並不容易成形——技術專家們忽悠不了霍夫曼,德國現在不缺700馬力以下的坦克汽油機,但700馬力以上、可靠的坦克柴油機現在全世界都沒這個技術力量。

德國自己的邁巴赫HL 234汽油發動機也才剛剛造出樣品,功率雖然勉強達到850馬力,但離成熟還有很大一段路要走,霍夫曼不認為在柴油發動機上費腦筋能取得比HL 234更大的成績。卡車柴油機倒是可以用一點,但出於簡化部隊補給的因素,他不想在東線大規模采用,或許可以在南線小規模使用——因為那裏缺少可靠的鐵路線,對卡車的運載能力要求更高。

波蘭總督區的要求雖然霍夫曼還未答復,但該請示永遠不可能得到批示了,因為鮑曼已咬上了弗蘭克,指責他在波蘭一手遮天、貪汙腐敗,霍夫曼已在逮捕令上簽了字,全德意志勞動力調配全權總代表弗裏茨·紹克爾將接替弗蘭克的位置,等待後者很可能是斷頭台。

該指控當然是真實的,但並不是弗蘭克落馬的根本原因,弗蘭克在兩件事上觸怒了元首才會有此下場:第一,他把控著波蘭總督區的有關經濟產業與勞動力資源,不讓施佩爾和米爾希插手,明裏暗裏抵制著軍備部的總體戰;第二,在對待猶太人問題上,弗蘭克不贊同元首的“新方針”,屢屢私下抵觸,繼續找借口殺戮波蘭的猶太人。在施佩爾看來,猶太人問題到底如何處理無關緊要,但敢對元首的方針陽奉陰違,結局普遍不會好,元首現在殺起人來可不手軟——長刀之夜與叛國集團相比,簡直就是小兒科。

施佩爾不知道內幕比他想象得還要復雜,霍夫曼要動弗蘭克除上述兩條理由外,還在於歷史上弗蘭克在戰後的表現:為給自己脫罪,胡亂攀咬希特勒有猶太血統並將所有罪狀都甩給死人——這讓霍夫曼很不齒他的為人。紹克爾能得到這個位置是多方角力的結果,一方面是紹克爾的位置與米爾希的托特組織存在沖突的,兩人之間經常發生矛盾,給紹克爾換個位置有助於減少摩擦;另一方面紹克爾是鮑曼的人,在任命上得到了後者力挺。

在副元首魯道夫·赫斯被英國人囚禁、帝國元帥戈林死亡後,元首接班人的位置一下子空了出來,黨內普遍認為綜合目前的地位、年齡、威望後,有4個人有望擔任這個位置,即所謂的四巨頭:希姆萊、戈培爾、鮑曼和施佩爾。原先施佩爾根本進不了這個名單,總動員之後他的權勢增長極快,隱隱約約成為四巨頭的頭號人物。四巨頭普遍比元首小10-15歲,在效忠這方面基本是一致的,但彼此間有不小的矛盾,時不時會發生一些沖突,並利用各個場合對對手下絆子。

弗裏克和希姆萊走得很近,鮑曼這一手不但打擊了希姆萊的布局,還將自己人推上了波蘭總督的位置——他是直接受益人,施佩爾不過是個間接受益者。當了半年多元首之後,霍夫曼終於對政治與權力鬥爭入門了,4巨頭相互制衡、相互監督對他而言有莫大好處,好不容易有一個相對平衡並讓他獨掌大局的契機,他當然不會再輕易宣布接班人是誰而改變這個格局。

鮑曼這次拿下的人還包括塞德利茨·庫爾茨巴赫炮兵上將,在很多人眼裏,這是個不折不扣的倒黴蛋:先在擴師裁軍中丟掉了51軍軍長的職務被發配到了後備軍,本以為能有機會擔當後備軍主要負責人,沒想到元首直接把重新啟用的勃洛姆堡元帥安排到了後備軍,上將軍銜的庫爾茨巴赫在元帥面前也只能是一個無足輕重的小角色——於是就有各種各樣的抱怨,不知怎麽回事這些抱怨又傳到鮑曼耳朵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