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8章 高加索(12)

“我們石油供應的情況怎麽樣?動用儲備的趨勢止住了麽?”

施佩爾嘆了口氣:“這問題怎麽說呢,得一分為二地看:在生產領域,今年天然原油加人工合成油料產能至少可以突破2000萬噸,運氣好一點能達到2400-2500萬噸,這意味我們每個月能拿到200萬噸油,相比1942年全年1600萬噸的規模,這是非常了不起的提升。但從消費領域來說,空軍與裝甲部隊規模將比去年增加150%,海軍至少增加100%,另外我們在意大利海軍和日本海軍身上又付出較大,光意大利海軍現在一個月油料消耗就超過20萬噸。幸虧我們在埃及和中東搞到了一批油料,再加頭三個月東線戰場比較平靜,燃油消耗很低,綜合平衡後勉強能維持,算是危險的平衡。”

“看來情況不算特別理想,最起碼煤制油項目還不能砍掉。”

“今年不能,砍掉會造成缺口,戰略儲備目前只剩下不到500萬噸,我還指望到年底能將其恢復到700萬噸以上。”施佩爾想了想,又對霍夫曼說,“不過明年機會很大,隨著科威特、內志兩個大油田開采,再加伊拉克和伊朗石油產量進一步提升,預計總產量可達3600萬噸,樂觀一點有望摸到4000萬噸——這樣就可以停掉一些煤制油項目。”

“除石油外,煤炭特別是電力也是制約工業的關鍵瓶頸,煤炭更應該用來發電而不是不經濟地合成為燃料。”霍夫曼無奈地表示,“所以我才希望停掉煤制油項目,但今年看來沒希望了。”

施佩爾點點頭,表示理解這種擔心,但馬上匯報了一個好消息:頓涅茨克煤礦區已完全修復,即將大規模開采並發電。

這是非常了不起的成績,在歷史上,德國剛剛恢復頓涅茨克煤炭生產就因斯大林格勒戰役的失敗而被迫撤退,最後只能將好不容易恢復起來的煤礦再次匆忙炸毀,聽到以頓巴斯煤田為核心的煤炭產區全面恢復,霍夫曼非常高興。

一開始軍備部只想恢復采礦,經過計算發現,頓巴斯煤礦年產量超過1億噸,約占蘇聯煤產量的三分之二,是德國產量的四分之一弱,數量很大,但要把這1億噸煤炭運回德國去利用卻存在較大困難。

頓巴斯的煤要運到德國一共有兩條路:一條是通過鐵路從東線運到德國境內,鐵路裏程大約2500公裏,經過東線各國,單獨運輸需要4-5天;另一條是走海路,頓巴斯往南100多公裏就是港口,可以走亞速海-黑海-地中海這條海路運抵意大利再送往德國,這條路要走2000多海裏,整體運輸時間超過兩周。

交通專家們經過精確計算,認為盡管頓巴斯煤田的地理位置很不錯,交通也比較便利,但每個月要運走800萬噸煤是不現實的,現有鐵路與海上運力支撐不了這個規模,而且會擠占其他資源,如糧食、礦產的運輸能力。

“如要有效利用這筆煤炭資源,大部分必須就地轉化,少部分才能依靠對外輸送。每個月最多可通過火車和輪船的回程運力運輸100-150萬噸,另外……”說到這裏,施佩爾停住了口沒說下去,從公文包掏出電報紙,“意大利方面表示因缺少煤炭極大地制約了工業產能的利用,戰前他們從德國進口較多煤炭,戰爭開始後,因為我們自身需求增大而大幅度減少了對意大利的煤炭輸出,墨索裏尼首相應幾個工業巨頭的請求,向我發來電報希望能追加輸出……”

“可部分滿足他的要求,比如每個月多給意大利人50萬噸,但使用必須納入統一管理體系,我可不希望看到這批煤炭到了意大利又流入黑市。”霍夫曼這句話是意有所指的,他接到情報:墨索裏尼前段時間死乞白賴從德國買走了10萬支特效藥(青黴素),說是給軍官和技術兵種使用,一轉眼這些貨在羅馬、都靈的黑市上就能買到——價格漲到了300-400馬克一支。

“達官貴人們為了自己使用而挪用軍需物資我能理解,甚至可以睜眼閉眼,但挪用並對外出售牟利就超過了我的忍耐限度,我已派鮑曼同志前去追查。”

施佩爾尷尬地笑了笑,那意思仿佛在說:鮑曼在德國查當然毫無問題,但在意大利,他的權力能不能好使要打個大大的問號。

“其實你我都能猜到是哪些環節出了問題,但我必須保持這樣毫不姑息的作風——現在這些人為了錢能出賣特效藥,以後就能為了錢出賣軍事計劃和意大利領袖。”霍夫曼微笑道,“他會理解清理門戶的必要性,如果他下不了決心,我們有的是人幹這件事——特別行動隊可是很久沒出動了!”

施佩爾忍不住打了個寒戰:元首要控制意大利的決心看起來比自己想象得還強一些。

“再來說煤炭,這一億噸煤炭,除運回本土和給意大利的數量以外,剩余的8000多萬噸你們打算怎麽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