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0章 連鎖反應(1)

3月6日,土耳其西路軍沿巴統北上,直抵高加索山脈南麓,切斷連接高加索內外的鐵路線;中路軍順利攻占第比利斯,獲得了通過高加索山脈的關鍵隘口,東路軍沖入阿塞拜疆腹地,先頭部隊離巴庫只有195公裏。

土耳其參戰引發了劇烈反應,美國上下一片震驚,因為前不久土耳其已悄悄接受美國給予的貸款,含含糊糊地表示會保持“既定政策”不變,在美國人看來,所謂“既定政策不變”就是仍將保持中立的意思,在對這個決定表示贊賞同時為了安撫土耳其強硬派的情緒,美國人爽快地撥付了第一批1億美元的貸款,並暗示土耳其在物資供應等方面可采取親德立場——只要不參戰,賣東西什麽的美國就裝不知道了。

沒想到剛剛撥付了首批款項,土耳其卻突然翻臉不認人直接對蘇聯開火了,當赫爾國務卿憤怒地找土耳其大使交涉並質問對方時,後者振振有詞地告訴他:“我們確實保持了既定政策不變……土耳其對英美與德國的戰爭繼續保持中立,但俄土戰爭的歷史告訴我們,俄土之間從未有過和平,所謂和平只不過是暫時休戰而已,要實現和平很容易,只要俄國將多年來從土耳其掠走的土地還給我們,第二天就能和平!”

赫爾氣得直接想讓國會決定對土耳其宣戰,想了想又忍了下來:撥付土耳其1億美元的決策沒有通過國會走,如果這件事暴露出來,美國人被土耳其耍了的內幕一公布保證會引起輿論大嘩,無論羅斯福總統還是自己的政治前景都會受到影響,最後咬牙切齒地強忍了下來。但赫爾不敢面對羅斯福失望的目光,連著兩天躲著沒敢去見總統。

克裏姆林宮內的斯大林則震驚於外高加索軍隊的潰散速度是如此之快:僅僅三、四天功夫,8-9萬紅軍部隊被土耳其軍隊從地圖上抹去了,雖然對方出動了50多萬部隊,與紅軍兵力對比差不多是5:1,但傳統心態使他依然蔑視土耳其人的戰鬥力,收到這個消息後完全驚呆了。

整個外高加索地區現在只有梅佐夫中將指揮的波斯集團軍還保持了相對完整的建制,另外守衛巴庫石油區的4萬多部隊勉強構築了一條防禦線,但兩者間只維持著一條脆弱的路線,面臨被徹底分割的危險。

“梅佐夫同志發電報來一再要求利用目前土耳其軍隊尚未徹底截斷其後路的機會撤往巴庫,然後再依托裏海的內河艦隊撤往南高加索地區,你們對此怎麽看?”

現在高加索方面軍司令員秋列涅夫已急得六神無主,斯大林幹脆直接越過他開始指揮起波斯集團軍和巴庫守軍了,朱可夫和華西列夫斯基雖然知道這件事上秋列涅夫的責任並不大,土耳其出動的兵力也確實多了一些,但仍為他的下場捏一把汗。

“這不是很好的選擇……”朱可夫看著斯大林,發現後者臉上流露出的全是疲憊、動搖和懊惱,斟酌著言語道,“首先,波斯集團軍不能撤,該部直面隆美爾的中東集團軍,大規模撤退敵人馬上會猛撲過來,到時候別說順利撤退,恐怕連部隊都保不住;其次,他沒法撤,我們根本不具備提供如此大規模運輸能力的艦隊,短期內運送巴庫守軍4萬人的任務都很難完成,別說再加13萬人了;最後,他不該撤,總參謀部建議他依托現有防線頂住德國人,為巴庫守軍爭取充分的時間來破壞油田設施,不能讓有關石油資源為德國人所用……”

“不!絕不!”斯大林忽然揮舞著拳頭,歇斯底裏地大喊起來,“巴庫不能撤退!巴庫不能放棄!巴庫也不能破壞!”

朱可夫知道對方在感情上接受不了這個決定,明智地閉上了嘴,一聲不吭。腦袋急速運轉起來,思考應該怎麽解決接下來的難題。

巴庫是蘇聯最重要的石油產區,最高峰時曾占全蘇石油產量74%以上,隨著伏爾加-烏拉爾油田的大力開采再加巴庫本身開采量減少,所占比例在逐步減退,但哪怕到了1942年,巴庫依然提供了全蘇3600萬噸石油中的將近三分之二,一旦失守,蘇聯控制的石油產量很快就會掉到1300多萬噸出頭的水平(略低於德國1942年總產量)——這數字只夠勉強維持前線最低限度的坦克和飛機開動,根本沒法用於冬季取暖消耗。

當然,朱可夫也考慮到隨著春天即將到來,取暖問題不會很突出,如果抓緊時間加大伏爾加-烏拉爾油田的開采力度,能夠在下一個冬天來臨之前將產量提升到2000萬噸以上,然後再考慮從美國弄到300-500萬噸成品油,可能挨凍的人、挨凍的時間會多一點,但1943年勉強也能對付過去——正是基於這些考慮,他才果斷決定炸毀巴庫。

可這話斯大林聽不進去,他轉過頭問華西列夫斯基:“如果我讓梅佐夫把主要兵力撤退到巴庫,你說我們能守住那裏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