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9章 更粗更長

阿骨打怕還不知道高麗內附中原的消息,當然,他就是知道了也沒辦法。只眼下的事宜就已經叫他心有余而力不足,更休說去擔憂齊軍從半島向遼東挺進了。

燕京的軍馬在錦西走廊的攻勢且還如火如荼,齊軍水師在遼東半島的攻勢也是風生水起。兩面受敵的大金國,不只是兵力被迫分做兩段,便是如今它的對敵之策也在搖擺不定。

那以粘沒喝為首的一批勢力,主要是國相撒改一派。前文裏說了,完顏女真的統一始於完顏烏古乃。

這烏古乃喜愛次子完顏劾裏缽(阿骨打他爹)的膽勇材略,所以劾裏缽的後代在完顏女真的政治中占統治地位。當兒子們都長大成人時,按女真習俗應當各自搬到不同的宮邸【部族】中生活,但烏古乃讓長子劾者與次子劾裏缽同邸,由劾者專治家務,劾裏缽主外事。這是以後劾者之子孫完顏撒改、完顏粘沒喝長期擔任國論勃極烈(相當於國相)一職,而劾裏缽之子完顏阿骨打、完顏吳乞買成為皇帝的一個原因。

因為歷史原因而不得不尊重伯父一系完顏阿骨打,在剛繼承完顏女真族長一職的時候,就與完顏撒改分治女真諸部。匹脫水以北由完顏阿骨打統治,來流水一帶則由完顏撒改統治。

如此態勢若是能持續個百十年光景,完顏女真就真的分成兩部分了也難說。可完顏女真一分為二的時間太短暫了,所以,阿骨打起兵反遼的時候,整個完顏女真都摻和了進去。也是因此,粘沒喝在女真當中的地位方才會如此重要,有著舉足輕重的份量。那就是因為粘沒喝是女真的大股東!

現在粘沒喝就主張集中兵力固守錦州,齊軍想要打開進入遼東的通道,這拿下錦州就是必須的。粘沒喝覺得,金軍實力經過去歲的大戰後,固然被削弱了很多,可多少還有一戰之力。那就當死守易守難攻的錦州城——錦州城南臨小靈河,也就是小淩河,河面寬裏許,直入遼海。城池左右又各有山脈,小淩河穿過東側山脈流入濱海平原,後者雖是平原卻更多是水坑與沼澤地,因為這地方常常有海水倒灌,故而錦州城從南向北打,真有困難。粘沒喝就是看準了錦州城的地理優勢,覺得金軍可以一戰。而遼海沿線則只需不出大亂即可,戰船鬧得再歡騰,它們也開不到岸上啊。終究只是襲擾罷了。

且要知道,此番進擊錦州城的遼軍盡是燕京兵馬,只彼處一地之軍,能有多少人?

這般即能保住遼東門戶不失,又可一振女真兵馬的銳氣。之後他們女真關門自守,三五年時間,等到中原漢兒徹底把北方的契丹殘部給掃平的時候,女真人的實力即使不能恢復如初,也能比現下大有起色?

而吳乞買和完顏斜也為代表的‘阿骨打一派’【都是一個爹娘生的,就這般說了】,卻不覺得固守錦州是個好法子,甚至都準備著把遼陽府也給丟了。因為敵強我弱態勢分明,漢人一擊不成,還能有第二、第三、第四,人家就是興兵十次且不能得手,還有力量興兵第十一次……

女真實力已經衰落,如此與中原漢軍硬碰硬,只會不斷流血,實非智者之所為也。

他們覺得趁早帶人重回黃龍府也並無不可。雖然這般做很叫人氣餒,很讓人失落,但誰叫漢人強橫,這雖是無奈之舉,卻也是最現實之舉。

等到他們女真人回到老巢後,中原人再來攻殺,那便是他們有利,而漢軍不利了。後者第一是地理不熟,第二是路途遙遠。並且那遼陽向北的地方,一年中有半年是冬季,天時地利人和皆在女真。中原兵馬若再來攻殺,他們未嘗不能重來一次護步達岡之戰。

在自己弱小的時候,就主動的去距離敵人更遠的地方,這是很簡單的道理。

何況他們回到老巢後,還能向西經營大草原……

現下,兩派都在堅持己見。

時間進到五月初,大股的齊軍已經紛紛就位。遼東的雷橫、朱仝與李俊、呼延慶,水陸呼應,步軍已經要向著北地進發了。而錦西走廊,宋公明坐鎮榆關,花榮、史文恭提馬軍向北進入遼中京草原,牽制北地的契丹兵馬,呼延灼則與耶律馬五,合兵文仲容、崔埜與劉舜仁部,大軍直逼錦州城外。

戰事已經拉開,阿骨打又一次召開禦前會議,討論目前局勢與對策。

結果仍然是誰也說服不了誰。

有人主張堅守錦州,有人主張趁機北返,那遼東讓給漢人,也叫漢人少幾分對他們的注意力,趕快卯足了勁去打契丹人。

甚至吳乞買都認為,等人馬回到黃龍府,那完全可以派人去跟漢人商量,我給你稱臣,然後你陸皇帝大人有大量,就放他們一馬吧。

重臣們唇槍舌劍,爭論不休,誰也不想讓。究竟該如何選擇?阿骨打不能決斷。不然這會叫兩派人的分歧更深更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