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0章 霹靂手段?!

“山雨欲來風滿樓啊!”

聽了行高麗正使黃潛善就這幾日開京城內的情況變化後,陸齊海東總管府屬參軍兼駐高麗安撫趙彥嘆息著發出如此感慨。他現今已是東海總管府裏有數的人物了,尤其是阮氏三雄隨水師主力南下後,這東海總管府無了正堂官,實則就是趙彥在監理。

但他的資歷太淺,顯然不能立刻接手總管職位。

僅僅是幾日的變化,高麗就有了如此變化,這是出乎他的預料的,要知道那開京城早前還是較為平靜的。“看來王俁走了一步妙棋。”一個禦街宣武,一個忽然駕到的金國使臣,就能掀起如此大之波動。

“如此看來那王俁命將不久也。”剛贊賞了王俁的趙彥如此斷定。

黃潛善亦是點頭,可不是這麽。兵法有雲:虛則實之,實則虛之。王俁忽的一改早前的沉寂,這自必有其因。“只是不曾想他暗中已與那女真有了勾當。”要知道這廝繼位之初,可是籌建精銳軍隊,要雪他老爹之恨的。

可現在卻是與女真人勾搭了上。雖說環看高麗國四周,能真正與之襄助的,就只能是女真了。

“王俁倒是一位有為之君,只是惜哉,生不逢時。”偏偏遇上陸皇帝這位怪胎。看那青史上的歷朝歷代,有誰如陸皇帝一樣的?趙彥只能感慨王俁時乖命蹇。

“為兄常侍奉陛下左右。倒是聽了一句陛下於高麗王之評:君非亡國之君,臣皆亡國之臣。”

此時高麗文武大臣的節操比之明末也好不了多少。這些人就如漢末三國兩晉的門閥高弟,對比朝廷社稷更愛惜自己的家族。

即使如金富軾這般的人不也是只按捺住慶州金氏的造反派,而不是大義滅親麽?當陸謙有了天命加身這一光環後,不也是順著杆子爬上來了麽。當然,天命光環對於如今這個時代確實很有影響力,但這絕對不可能主導一個成年人的思維。至少不會是全部!不然慶州金氏已經起兵了。

是以,高麗國的那些臣子們,也真的是很夠嗆的。

正史上,王楷除李資謙未果,李資謙之親家拓俊京,親率軍攻進宮中,乃不顧王楷親至城樓命軍士解散的禦旨,縱火焚宮。王楷在十多名侍從的護衛下逃到山呼亭,為了避免被害,甚至下詔將王位禪讓給李資謙。李資謙卻自知其他貴族大臣不可能支持他取代王氏,涕泣還書於自己的外孫,說什麽:“臣無二心,惟聖鑒諒之!”拐過頭來卻把老臣金仁存、李壽與內侍祗候金粲、內侍錄事安甫鱗、同知樞密院事智祿延、上將軍崔卓、吳卓、大將軍權秀、將軍高碩等斬殺殆盡,王宮也被付之一炬,只剩下三個亭子和內帝釋院廊廡數十間。隨後王楷被挾持到南宮,後又被挾至李資謙祖居重興宅西遠軟禁起來。

可是他終究是小看了自己的外孫,王楷采取了離間李資謙、拓俊京兩人關系的對策,透過內侍的穿針引線而成功拉攏了拓俊京。拓俊京雖成為功臣而獲得重賞,但很快就遭到兔死狗烹的命運。很快就在西京【平壤】兩班的朝中代表人物鄭知常的攻擊下獲罪。

李資謙、拓俊京兩個權臣雖先後被鏟除,然而他們稱臣金朝的對外政策則被王楷延續下來。那時候金兵已經歷經了第一次南下進攻東京城,國威大勝。故而改金國與高麗兄弟之邦之約,為宗藩上下有別。這叫大多數高麗貴人感到恥辱,尤其是與女真有著宿仇的西京兩班權貴。

後者是王楷鏟除拓俊京的重要助力,因而在高麗朝中一度得勢,壓過了開京兩班。

雙方由對金關系生出裂痕,又因為西京勢力所主張的遷都平壤而徹底對立。王楷先是寵信後者,轉而又因宋金局勢明朗而倒向了前者,這不能說人言而無信,而只能說王楷能審時度勢。如此卻叫西京兩班大怒,造起反來。歷時小兩年光景,可謂是高麗建國以來最大的內亂。

這就是高麗的地方權貴,這就是高麗的世家高門。何況那半島早就有讖語流傳:龍孫十二(王)盡,更有十八子(李)。

那王楷自然不會是高麗王朝的第十二位君王,可他是第十二代子孫。唯獨不一樣的是那個十八子,陸謙若是姓李,那民眾基礎就更好了。

而這也能說明其內部早就有著反對勢力在活動。

橫豎這高麗王朝怎麽看都是那兔子的尾巴,它長不了。

但現在就是這短短的幾天中,那士氣似乎猛地蹦跳了起來,一個個都與女真來使是打的火熱。之前用在趙彥、黃潛善身上的勁兒,加倍的花在了女真人身上。珠寶珍玩,美女佳麗,裝梁塞棟。鶯歌燕舞,堂堂高麗驛館,都快要變成女真使臣的私宅了。

“啪嗒……”被趙彥拿在手中把玩的玉龜狠狠摔在了地上,玉龜貝殼與地面磕的啪嘰一聲響,登時四分五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