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9章 國家多艱

李資謙臉色很不好看。在三大家中,仁州李氏的態度是最搖擺不定的,原因就在於王俁對他的態度總是時好時壞。

誰叫仁州李氏有前科呢,且李資謙又是國丈,是王太子的外祖。在局勢平穩的時候,如此身份總是招惹忌諱的。當然還有仁州李氏的實力和其地理位置,這兒距離開京太近了。

但王俁再是猜忌李資謙,那也不會是紅果果的排斥,而是一手大棒一手紅棗。打一棒子就給個棗吃,如是就也維系著時好時壞的關系。叫仁州李氏始終下不定決心。何況他們兀的也不願意做出頭鳥,唯恐為王先驅,做了開路的替死鬼。

現下王俁病重了,就對李資謙再度倚重了來,因為他是王太子的外祖父,有這層關系,很難說李資謙不會對王太子忠心耿耿。

這就更叫李資謙左右搖擺不定。他清楚造反的後果,很難說就能笑到最後。須知道慶州金氏與羅州李氏也非易於之輩。而不造反,扶持著幼主登基,借著保王而擷取權利,強大自身,那就是一條更安全也更便易的道路。如果外頭沒有中原大齊這把懸在頭頂的利刃的話。

三大家可是很早就與中原有著勾搭的,近幾年暗中做了不少腌臜勾當,挖了高麗王朝不少的墻角,齊軍對於高麗的真實態度他們是心知肚明,那始終是虎視眈眈,垂涎欲滴的。

如此一來,他們仁州李氏“保王”又還能保到幾時呢?

王俁這麽一倒下,那地方上的世家大族,是紛紛蠢蠢欲動。王室的根基每日每夜裏都在一點點的瓦解中。誰叫他的外孫子今年才十二歲呢!這般艱難時局,沒人會信任一個還沒長大的孩子。

不過現在也就是想想,在王俁徹底眼下最後一口氣之前,中原是不會發動的。而他也同樣不會下定最後的決心。

“太子殿下心中有數就是。”李資謙知道自己這個寶貝外孫從小就是個聰明的,何況十二歲了,也不是三五歲的小兒了。

事實上作為一個在正史上十八歲就掀翻權臣外祖,且是在欲除李資謙未果,自身失勢被看押起來的情況下,成功策反李派大將拓俊京,這王楷的心智遠比尋常的十二歲少年成熟的多。

王楷眼睛裏隱隱浮現淚花,他知道自己父親是真的難以好轉了。但失去父親的悲哀與恐懼一時間卻並沒有壓倒他心中所有的思慮,只是有那一瞬間的悸動就理智重新回歸,因為這一點他早就想到,淚水在之前的日子裏已經流的足夠多了。

“外祖,父王若是病逝,這高麗的江山,孫兒還能保住嗎?”

王楷的話叫李資謙心中泛起了刹那的心酸,對於這個外孫,他也是真心疼愛過的啊。

早前齊軍沒有打進來的時候,這個外孫在李資謙眼中那就是維系著家族希望的寶貝。24k純金的金孫。

“太子殿下何出此言。我大高麗江山,千秋萬代,萬世不易。”李資謙忙說道。

王楷笑了。看遍史書,這天下哪裏有萬世不易的社稷?

“外祖休要以為孫兒年幼,便這般說話。我高麗突遭橫禍,以至於王權衰弱,地方士族做大。時至今日,內有地方世家大族為禍,外有中原上國虎視眈眈,實如臨深淵,如履薄冰。”

“孫兒非狂妄之人,知曉天下大局。那陸齊已然在攻伐南嶺,一旦得手,中原便就只剩下蜀地未平,其趙氏乎不是在螳臂擋車?此番中原平定,以陸洪武之勢,豈能不揮軍北上,屆時其與遼金之對決難說勝負,可於我高麗,卻定是泰山壓頂,勢若破竹也。”

王楷現在最發愁的便是將來。他老爹已經是風中殘燭,保不準明天就到了大限,而後他是能登基繼位,但想要保全王氏的江山社稷,卻是難上加難。更不要說是自己的一條小命了。

以那時的人心混亂,保不準宮內生出異心的,一劑藥便神鬼不知的叫自己一命嗚呼了呢。

就好比那崔思全,誰敢說他就真是誤診?

所以,細思極恐。王楷現在就是驚憂兼具,每日裏惶恐不安。

李資謙心中再度泛起酸楚。這才十二歲的小兒,竟是看的如此通透。高麗地方上的世家大族,都已經生出反義,王俁的這一倒下將高麗的最後一絲國運也帶去了。

李資謙面色憔悴,這天下顛覆,最是倒黴的莫過於王室,自己這外孫今後的命運……著實堪憂。可是他也斷不能拿整個仁州李氏去保全其姓名……

這就是興衰啊。

……

“大王有旨,拓將軍功勛卓著,麾下將士,忠勇衛國。是,特命奴婢前來告知,大王今備都城大閱,著將軍選部下雄健軍校兵丁萬人,禦街宣武!屆時,上國與金國使臣亦會出席,望將軍萬分用心。”

就在李資謙在慢聲細語的安慰王楷的時候,開京城外禮成江畔的拓俊京部接到了禦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