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七章 空城計(中)(第2/3頁)

一旦適能夠調動部隊誘使聯軍主帥朝這個方向去想,那麽機會就有可能出現。

聯軍不敢拖,拖下去的話毫無戰果,很可能墨家會先打下臨淄然後再回援。

那麽聯軍主帥在作出了錯誤的判斷後,很有可能以主力猛進,以進攻的威脅破掉墨家殲其右路的企圖。

或者認為墨家泗上部隊的主力都在右路尋機設伏,聯軍主力便可以長驅直入而下商丘。

到時候墨家少量部隊在中路上的死守,就會讓聯軍主帥更加相信墨家的意圖是右路側翼。

因為到時候只需要聯軍猛攻,而故作虛張聲勢的那部分死頂的守軍守不住撤走,就會更讓聯軍相信中路看實為虛、右路看虛其實。

這空城計是反用而非正用,不是為了嚇唬敵軍不敢進軍,而是鼓勵敵軍主動進攻,以正克奇,以虛復虛。

這麽一出空城計擺在右路,諸侯聯軍只能往兩個方向上去想。

要麽就是認為墨家在收縮兵力主防中軍,放棄了右翼,集結兵力收縮戰線以對峙;要麽就是以攻為守,想要以空城誘右路進軍,從而斷其一指在不需要主力回援的情況下迫使聯軍撤退。

要使敵軍上當,適便要想方設法誘使聯軍主帥往第二種可能上去想,以空城騙被對方看破以為實、實則真空而為虛。

最好的結果,就是敵軍相信了第二種可能,並且據此作為基礎作出了判斷,中軍冒進攻商丘,使得中路和右路拉開一個百裏左右的距離。

一旦這個距離拉開,墨家的真正主力就有機會以極大的兵力優勢全殲聯軍的中軍主力,然後以輕騎和先登營疾襲切斷聯軍右路軍的後路,打出一個徹底毀掉齊、韓最後一支野戰軍團的殲滅戰。

如果能夠達成,那麽這應該就是中原的最後一戰,東可以破臨淄飲馬黃河;西可以兵臨洛邑問鼎之輕重。

如果達不成、提前暴露了意圖、敵人沒有上當,那麽最多也就是暴露了墨家的主力不在萊蕪方向,齊韓聯軍會撤軍,那就又回到了適之前的謀劃:讓齊國回膠東,耗時間拖到江漢、淮西徹底穩固。

這不是當年宋國政變的時候還要擔心諸侯聯軍幹涉的時候了,如今優勢全在,適也不需要太過緊張以至於因為沒有退路而戰戰兢兢。

越是這樣,反倒頭腦越清醒,不緊張更容易放手去幹。

……

總的來說,宋地的民眾還是挺支持對諸侯開戰的。

宋國西部地區的農夫民眾,受農家的政策影響,小日子過得還算可以。

宋國東部地區,雖然有些不好的牢騷,但整體上墨家做的再差也必那些貴族們要強,至少他們暫時還算支持。

宋國東部不是墨家的傳統直轄區,而更像是殖民地,所以那裏的民眾其實很有牢騷,保守和反動的思潮在那裏也是有流傳的空間的。

不少民眾發牢騷道:“一等人是作坊主、大商人;二等人是村社農夫自耕農手藝人;三等人是工人,失去土地又不被墨家共耕社接受的破產農夫,只好在城邑作坊做工。”

這也不怪一些民眾發牢騷,確實就是那樣。

自耕農的日子過得比那些當初支持私有制、如今因為土地兼並而破產的農夫的日子過得好多了。

自耕農在不破產的情況下,一家百余畝土地,一兩頭牛一兩匹馬,春耕秋收,悠閑富足。

可那些當初支持私有制但卻因為種種緣故破產的農夫,就大為不同。

他們失去了土地,墨家為了扶植工商業所需要的廉價勞動力,以當地被一些道法自然、無為而治、萬物自化為道義的學派的想法他們不便幹涉為名,並不主動接收他們加入共耕社或者再度分配土地,使得他們不得不流亡城市成為作坊的雇工。

但墨家也不是完全不接受,而是用一種價格調控的方式,迫使這邊的雇工處在一種比之前有余、比別人不足的情況。

若是太過艱苦,這些人大可以離開城邑前往泗上加入條件有些苛刻的共耕社從而獲得土地。

這就使得當地的一些作坊和土地雇工不至於太過淒慘,實際上這種不太淒慘源於技術進步和高產作物的普及帶來的技術跨越,而非是宋地東部的這種制度對他們有好處。

不過民眾難以分清,又不至於過得太慘,他們支持與否反對也罷對於大局並無影響。

泗上解懸軍的兵員主力是那些土地禁止買賣的村社、公營的作坊礦場、一部分狂熱熱忱的小生產者市民,以及農家控制的一些村社。

至於這些在作坊土地上做雇工的人,不是統治階級,泗上新出現的一批新階層制定法律的時候當然也不會站在他們的角度去考慮問題。

在一些地方,反動思潮還是很有市場的。

畢竟若是不戰亂,分封建制做農奴的時代還是可以達成田園牧歌的幻想的,總歸籍田不買賣、鄰裏不置地,總比現在土地兼並混到城市做雇工聽起來要好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