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八章 空城計(下)

自耕農,商人,工商業者,作坊主,農家或者墨家完全控制的村社農夫都是在本心上支持開戰的,這便有了足夠的群眾基礎。

只要私有制還存在,就沒有任何一個黨派或者學派能夠做到代表所有人的利益,這一點墨家弄得很清楚,所以屁股坐的很正。

農村和城邑的分歧日大,使得墨家可以坐在其中維系統治。

城市的雇工如果起義,可以用最保守的自耕農兵員鎮壓。

反過來農夫起義,又打不過城市工商業發展出現的火炮、火槍。

現在矛盾還沒尖銳到這種地步,而且還有更為惡心的貴族存在,使得泗上乃至宋地總體上一片齊心協力的景象。

這便是墨家高層在宋地打一場大殲滅戰的信心來源,雖然這樣那樣的矛盾在泗上也不少,可要是比爛的話諸侯比泗上要爛的多。

在這種群眾基礎下,很快就在宋地東部征召了兩萬余名激昂慷慨的民眾,和一部分泗上的野戰部隊一起,編出了一個戰鬥力不強的新軍團。

九月方至,齊、魏、韓、衛四國已經達成了一致,正式宣告出兵。

而與此同時,墨家也在泗上上演了一出“墨家第一次攻城不利”的戲。

宣義部在報上用極為罕見的語氣,完美地表達了什麽叫“色厲內荏”。

一面警告韓、衛各國不要妄圖阻礙利天下之大業,另一方面又搞掉宣揚墨家即便主力不在,依舊有攻城略地的能力,威脅韓衛不要輕舉妄動。

為了配合這番話,這個新編制的軍團在齊韓聯盟宣告出兵之後,便主動進軍雍丘,仿佛是為了證明主力不在泗上的軍團依舊可以戰無不勝攻無不克一般,也仿佛是真的準備攻下雍丘進軍大梁。

近三萬故意拼湊的部隊先發制人,在諸侯聯軍尚在集結的時候,開始了圍攻雍丘的演戲。

雍丘在列國紛爭的地緣局勢下很重要,北依大梁、南壓商丘,這是當年楚、韓、魏三國防墨同盟防線的一部分。

這裏的城墻修築的很厚實,當初就是作為一個邊境要塞城邑而存在的。

城中暫時駐軍不多,正規的常備軍也有三千。

新編制的這個軍團雖然是拼湊起來的,最多作為二線守備部隊存在。

但是雍丘內的常備軍不多,加上這些人也多有服役的經歷。雖說宋公退位不久,這個新的軍團依照新的征兵法令組建不久,可是雍丘城的那點兵也不敢出來野戰。

這個新編制的軍團的裝備比較差,包括做骨幹的那幾個旅,也都是泗上的二線部隊的配置。

標準的冷熱混合編制,半數火繩槍半數長矛,每個旅四門小炮。

泗上的精銳部隊大部分用的是燧石槍,即便這些年抓緊擴軍備戰,可也不是能夠做到人手一支的。

新擴軍和動員之下的新軍團還是冷熱兵器混編為主,沒有簡易刺刀和燧石擊發,還得依靠長矛手做盾來掩護火槍手。

相對泗上而言這些配置很寒酸,可相對於諸侯的主力軍團,配置卻相差無幾甚至更強一些。

諸侯之中,楚和齊都是昔年齊越戰爭時候的流派,火槍手代替弓弩手做主力輸出,戈矛手做掩護。

韓、魏則是重方陣流派,披皮甲重步兵方陣,四周有重火槍手掩護,依靠方陣的緩慢推進來突破。

秦獨樹一幟,用不能插短矛的重燧石槍代替了秦弩,用以排成相對於火繩槍更密集的投射火力陣型,火槍手的數量相較戈矛手更多,陣型也是講究更長、更薄,以發揮代替秦弩的重燧石槍的優勢。

燕國還在用鄉射制度征召弓手,趙國則是以輕騎兵為主輔以三晉同源的重步陣。

在泗上被認作是二流部隊的這種冷熱兵器混合的部隊,在完善的征兵和訓練退役軍制之下,若是放在諸侯那裏依舊可算是一支強軍。

不過這三萬人的“強軍”還是以演習為主,要讓諸侯認定泗上空虛、主力尚未回來,從而才能夠誘使諸侯聯軍冒進。

攻雍丘,是造成一種色厲內荏的印象,所以這一戰必然失敗。

本該調回到彭城附近繼續訓練的新的軍團圍住了雍丘之後,采取了墨家攻城的老三樣。

之字壕平行戰術、炮兵掩護壓制、工兵挖坑埋炸藥。

之前如此攻城,無往不利。

可是在雍丘城下,卻出現了問題,墨家的炮兵第一次被諸侯國所壓制。

以往不管是攻碭山還是廩丘成陽,墨家的戰術簡單粗暴,但這老三樣缺一不可。

昔年碭山一戰,彭城調集了幾乎彭城所能征集到的所有的火炮;成陽廩丘一戰,六指更是指揮著當時最豪華的炮兵部隊。

之字壕平行戰術很有效,但這個有效是建立在炮兵優勢的基礎上的,單獨的之字壕雖然也能一戰,但是損失必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