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五章 齊心

看上去一切美好的謀劃,在不能決定大勢走向的時候,很可能成為笑話。

況且,計劃是美好的,現實是殘酷的。

魏國有自己的打算,齊秦也有自己的利益,魏國並不能知道齊國在這件事中的尷尬地位。

就在公子罃密謀的同時,其余諸侯們已經在商討聯合出兵的事。

這件事是此次會盟的關鍵,可這個關鍵問題不是那麽容易解決的。

即便暫時擱置割魏國的肉補各國以求出兵的情況,還有一個很嚴重的問題擺在了諸侯面前。

楚國怎麽辦?

是復國?還是不復國?

復國之後,作為感謝,又需要割讓哪裏的土地?

對墨一戰的目當然是遏制墨家的威脅和發展,否則諸侯都有倒懸之急,可一戰而滅明顯不現實,這就導致齊國的立場極為搖擺。

秦國重臣給出的聯合出兵計劃是這樣的。

秦兵五萬出洛邑,攻丹陽;秦兵三萬,威脅南鄭。

韓軍三萬、天子軍六千、魏軍一萬、趙軍一萬,出伏牛山,經魯陽、方城南下。

各自進軍,是墨家駐楚軍團不能兩全,雙方會於宛城,共下鄧、穰,陳兵漢水。

遣使通於林胡、婁煩、東胡,賄其攻雲中河套高柳等地,一旦破城財帛女子任取之,且之後中原各國不再對其禁運鐵器兵器火藥等。

燕國出兵兩萬、中山出兵一萬、趙國出兵兩萬北上,攻高柳雲中。

齊軍七萬主力,留三萬於莒北、即墨、臨淄等地。

剩余四萬,會趙軍一萬、韓軍兩萬、魏軍一萬於大梁,攻向商丘,掩護韓國側翼。

衛國出兵萬五,配合齊軍一部分農兵,攻陶邑,菏水。

韓軍一萬、魏軍五千,出許,攻陽夏,威脅碭山。

東線三路大軍各自進軍,待至地點,合圍商丘,攻破碭山,威脅沛、豐、彭城。

這是個此時諸侯合力所能拿出的最完美的計劃——當然,如果目的是遏制墨家使得秦、韓得以擴張的話。

然而,這個計劃一出,趙、齊、中山、燕等國立刻站出來反對。

這份計劃,在齊人眼中,很差。

很明顯,這份計劃中,齊人要啃最硬的骨頭,齊軍要被當做誘餌,牽制泗上的主力,從而使得墨家無力支援南陽方向、無力攻破韓國,從而使韓秦趙周聯軍能夠在西線取得勝利。

可問題在於,假使西線獲得了勝利,齊國得到了什麽?

齊國出兵數萬,冒著被墨家再一次偷襲臨淄的危險,就是去給韓國當看門狗?

拿下南陽,秦可以得商於之地六百裏、可以得南鄭、可以得宛城;韓國可以得魯陽、方城、葉、乃至於許。

齊國能得到什麽?

南陽諸城,墨家新占,人心或許未定,秦韓若得,便可開疆擴土增加人口。

齊國呢?

齊國要打墨家經營了三十年的腹心之地,那裏人人皆兵,一座要塞城邑可能就需要啃上半年才能拿下。

墨家泗上的主力一旦抓住機會,就能繞後斷糧、包圍合擊,然後直撲臨淄,到時候誰來救齊國?

就算戰而獲勝,齊國至少也要損失數萬的精銳,拿下商丘等地。

可商丘一片平原,無險可守,墨家只需要兩年恢復便可奪回,而且民心向墨根本無法管轄——齊西南地區墨家還不是直接管轄都變成了那個樣子,更別說宋國這個墨家發跡之前的大本營了。

齊侯雖然有些昏聵,卻也不是傻到能夠給別人當狗用的地步。

之前齊侯便在吞魏、攻墨兩個方向上猶豫不決,也曾派人前往泗上,看了看泗上的城邑、民心、士氣、軍備等等。

所以齊國堅決反對秦人的這個計劃,並且怒斥秦人這根本就是在謀求私利、而不是為了會盟盟友之利,這個計劃根本不行。

所以,在北線不變的情況下,齊國提出了自己的計劃。

在商洛,秦軍留三萬防守;在襄城、陽翟等韓國腹心地,韓國留三萬防守。

剩余大軍全部集中到成陽、大梁、陽夏一線。

秦軍三萬、韓軍三萬,出陽夏,攻焦城、相城,也就是經後世的亳州、淮北而攻徐州。

魏軍一萬五、衛軍兩萬、趙軍一萬、齊軍一萬,猛攻菏水、陶邑等築壘區,推進至魚台、沛邑一線。

齊軍主力四萬、韓軍一萬、魏軍一萬、趙軍一萬、天子軍六千,集結於大梁,等上下兩路開始進攻後,也開始緩慢向前推進、穩紮穩打步步為營,攻下商丘、碭山。

待上路攻破沛邑、下路攻破相城,三路齊圍彭城。

如果上路的魏衛趙聯軍不能定期攻下陶邑,那麽中線的齊軍主力不動,防止冒進被包了餃子。

如果下路的秦韓聯軍不能定期攻下陽夏和焦城,那麽中路的齊軍主力也不會攻商丘,還是防止被墨家在內線利用機動優勢包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