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三章 月夜破上蔡(下)

如此一說,眾人的心思都活絡起來。

心想,巨子的命令是佯攻,在達成這個大目的的前提下,是可以搞一些小動作的。

奪不成也不影響大局,奪成了便是大功一件,少不得是要上報獲譽的。

幾個骨幹們商量了一下,研究了一下斥候們帶回的情報,都覺得極為可行。

定下之後,一面立刻派人向上面報告,一面抽調了四十多人的骨幹精銳,絕大多數都是墨者,由副旅帥帶隊,偷襲上蔡。

全旅會在夜裏出發,等到天一亮如果成功打開城門就動手。

……

此時的上蔡,尚沒有感覺到臨近的危險。

城中相較從前,有些蕭條,很多男人要麽被抓去出征從軍要麽就是去征調運送糧草。

這裏地勢平坦,一片平原,幾乎沒有山石,在黃河決口奪淮入海這樣的大災之前,這裏和泗上一樣,都是極其適合發展農業的地方。

只要技術得當人口不至於太多,黃河不絕口,這裏正是最好的基礎商品糧基地。

等宿麥、鐵器、壟作、新作物傳播過來後,這一處靠近陳和宋的城邑愈發的富庶。

上蔡種植了大量的芝麻,城中之前也有不少人開辦了榨油的作坊,用以和泗上貿易。

小麥的產量很高,也可算得上是楚國淮西地區的糧倉之地。

當年王子定叛亂被平定之後,這裏成為了楚國非都城區變法最深最早的地方。

大量的本地貴族因為參與了叛亂被清洗,楚王下手兇殘,殺起人來比墨家要狠得多,因為墨家還要講究道義和法律,王權針對叛亂不需要。

屠戮了貴族之後,將田地授予民眾,民眾對於貴族被殺的人頭滾滾也沒有多少同情,人的悲歡總不相通。

授田之時,正是楚國和墨家的蜜月期,還有三晉那個共同的敵人,還有越國這個替楚國擋槍的存在,還有楚王需要的大量貸款和農具技術的支持,使得墨家在這裏的活動極為廣泛。

除了沒有收稅、征兵、執法的權力之外,民眾有什麽事也會直接選擇找墨家的人解決。

憑借著變法,楚王重整了陳蔡之師,也使得陳蔡地區日漸富庶。

然而墨家的道義,注定了越富庶的地方越流行的廣泛,墨家滲透的深淺程度和諸侯國各地的富庶程度有直接關系。

上蔡的富庶、變法,也造就了上蔡墨家道義講學的流行。

雖然幾年之後楚王開始覺察到了危險,但滲透已深,已經難以拔除。

王子良夫政變之後,陳蔡地區發生了極大的變化。

政變之前,上蔡的官吏是流官委任的,並不是正牌貴族,也沒有封地,而是領取楚王的俸祿,這些俸祿或是源於稅收,或是源於墨家的貸款。

紙張和簡易文字的傳播,使得更多的落魄士階層可以學到知識,擁有了統治能力,打破了大貴族的壟斷——木簡、楚篆之下,識字成本極高,使得貴族壟斷了這些知識。

落魄士人基本上都已經淪落到了庶民的身份,沒有封地沒有大家族,他們作為官員,其權力基礎來源於楚王,而非是自己的家族。

所以這些楚王提拔起來的變法派的士人階層,是忠於楚王的,也是忠於正式的太子的,哪怕太子臧沒有生育能力,這不妨礙他們尊從楚王的命令。

正所謂,士為知己者死,楚王給了他們從庶民到一方官員甚至縣公的機會,他們自然會選擇報效。

楚國變法派的武力基本盤,只是楚王直轄的王師新軍,和陳蔡之變之後的陳蔡地區的自耕農軍隊。

貴族們搞定了都城王師之後,陳蔡地區當然也逃不過清洗的命運。

楚王變法犯的錯誤之一,便是擔心墨家對軍隊的滲透,使得陳蔡之師的主官們都是王族貴族。

畢竟楚王變法的目的,不是為了當人民公仆,而是借助庶民的力量來打壓貴族,維系自己直系家族的統治。

墨家在民間的滲透,楚王管不了,也沒法管;可在軍中的滲透,楚王極為不安,故而只能是再培養出來一批新貴族,進入到軍隊之中。

政變之後,這些軍中貴族立刻投效了他們真正的盟友——王子良夫和舊貴族。

因為他們要反抗就是作亂,他們之中沒有人有資格繼承,那麽為什麽要反抗呢?

倒是一些忠於楚王的官吏要麽自殺、要麽起私兵反抗被處決、要麽被貶為庶民。

現如今上蔡地區的土地還沒有收回,貴族們也明白分出去的東西再要回來是不可能的,畢竟真正在這裏利益相關的舊勢力貴族們已經被楚王殺光了。

新的縣公不再是流官,而是貴族出身,封於此地,基本上等同於是半世襲了。

政策雖然沒有太大的變化,但是民眾的生活因為楚墨開戰受到了極大的影響。

工商業者難以做生意,而陳蔡等地的鹽、布、鐵等物,基本都是源於泗上的,同時陳蔡地區的芝麻油等作坊也是賺取泗上的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