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九章 猜想(上)

劇烈的爆炸聲後,這名勵志報效君王的楚國年輕一代的軍官當場被炸死,或者說是被震死。

距離他稍遠一些的幾個人被震得完全失去了意識,愣愣地站在那裏,稍微一動就會失去平衡,已然是不知道東南西北了。

這種礦用的炸藥野戰用起來效果很差,幾乎沒有什麽用武之地,但是用於攻城卻是上上之選。

不論是墨家那些礦工工兵們最擅長的挖洞埋炸藥,還是這種在內線邊緣作戰用拋石機拋射,效果都極佳。

幾十台拋石機扔了大約十余組,停歇之後,上面殘余的楚軍很明智地按照泗上的規矩,舉起了白旗。

一人無傷占據了這個堡壘之後,適留下了兩個連隊的人駐守,剩余的人直撲下一個。

……

寢城。

楚國大司馬不久前已經知道了宋公在桑林社祭祀後退位的消息,也知道楚王被俘之後墨家報紙上的種種言論。

適領軍親出陽夏的消息,也沒有讓他太過震驚。

陽夏附近的堡壘,可以拖延一下墨家的進攻步伐,他還有足夠的時間準備。

他明白自己在這裏的意義,不是為了進攻,而是為了威脅。

自己手裏這四萬兵,根本不能夠和解懸軍野戰,因為如果按照這四萬便是軍隊的標準,泗上可以拉出二十萬甚至三十萬軍隊,根本沒有意義。

這四萬兵卒中,有三萬只是使用戈矛臨時征召起來的封地農兵。

之所以兵出寢城,是他對於宋國中立還有幻想。

寢城向北是陳,向東是墨家控制的符離塞,東南是下蔡和壽春。

在這裏駐紮一軍,在假使宋國中立的前提下,是可以威脅到墨家的江淮地區的,使得墨家必須在這裏駐紮部分軍隊,以求後勤線不被掐斷。

可是宋公退位、適帶兵出陽夏的消息傳來後,他所在的寢城就極為危險。

邾城一戰後,六指分出兩個多將近三個師的兵力直撲申息,拿下了陣斬申公之後空虛的信陽一代。

如果適再攻下陽夏,那麽楚國大司馬這些兵力就只能選擇後退,因為再不退就要被包圍了。

而且退卻的路線有且只能有一條,向東北撤往陳地,支援陽夏等待援兵,或者從陳地退到許地,背靠魏韓,集結封君之兵進行防禦。

好在他對陽夏的防禦很有信心,撤退的時間應該還充足。

然而就在他準備仔細部署退卻路線的時候,有士面色驚慌地跑進來道:“鞔之適圍堡壘,一攻而下,一人不傷!”

楚國大司馬只覺得腦袋嗡的一下,好半天才緩過神來問道:“這……這怎麽可能?便是上次六指攻碭山,尚且圍攻數日……”

陽夏附近的堡壘吸取了碭山圍城戰的教訓,很多地方得以改進,他根本不相信有人能夠一人不傷的情況下攻下。

即便這些年來,墨家在民眾一心和技術進步的支持下,闖下了善攻城、善守城、野戰兵力相近無人可勝的名頭,但終究那些名頭還算是在可以接受的範圍之內。

陽夏附近的堡壘一攻而下一人不傷,這讓楚國大司馬有一種絕望的感覺,差距如此之大,那還打什麽?那還憑什麽打?

待平靜下來穩住情緒問清楚了具體情況後,身邊將校謀士紛紛道:“宜速退!”

大司馬道:“退是必要退的,只是鞔之適到底想要幹什麽?”

他想弄清楚或者猜出來適的目的。

有謀士道:“陽夏北接大梁、南接陳地、西入許與魯山。鞔之適氣勢洶洶而來,莫不是想要攻下許地,隔斷我等?”

這話立刻引來了楚國大司馬的警覺。

如果真的是這個目的,那麽就太可怕了。

許曾屬鄭,墨家在那裏活動猖獗,一旦攻下了許,那麽墨家便可經許攻葉、魯山。

從而將楚國殘余的封君力量們徹底圍住。

西邊南陽有墨家的駐楚軍團不可以走、東邊是墨家本營,楚國這些封君們其實只有一條向北背靠魏韓的路。

這些封君們還在堅持的原因,是因為他們很清楚,如果放棄封地退入魏韓,那麽他們就什麽都沒有了。

楚王沒了,只要復國,將來還可以再立一個;封君堅持,楚便存在,諸侯出兵,那楚國便可復國。

楚國封君們還有一定的力量,只要撐到諸侯出兵就行。

可若是適的目的真的是攻下陽夏之後直撲許,切斷楚國封君北逃的路,那這一切謀劃便都毫無意義。

諸侯何時出兵?到現在還沒有結果。

陽夏距離許地百三十裏,以墨家的行軍速度,攻下陽夏最多五日就可以兵臨許地。

本來以為當年逢池會後陽夏等地花費眾多人力物力可以阻擋墨家西進中原的路,哪曾想那些激起過民變和起義的堡壘,居然連一次進攻都沒撐住就被攻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