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章 啟蒙學說(上)(第2/2頁)

有了這樣一個初步的判斷,等真正見到隱藏在雲夢澤中的安陸起義的那些民眾之後,徐弱更是確信。

說是千五百人,實則比千五百人要多的多。但是青壯男性也就千人,還有老人孩子女人。

衣衫襤褸,面色枯槁,雖然裏面墨者還能維持著,可在裏面的墨者也顯然沒有這種逃亡的經驗,能夠維持住人心不散,已然是難得。

接觸之後,徐弱只用了一天時間就獲得了這些人的信服。

他拿了一大包的鹽,讓這些退入之後一直吃不到鹽的民眾吃了一頓很鹹很鹹的魚菜湯。

一頓鹽,一個泗上來的墨者身份,便讓這些人重獲希望。

隊伍中一共有六十多個墨者是正式的,還有十余個農家的信眾,在這種地方墨家和農家不會有任何分歧——墨家和農家的分歧,在泗上周邊受工商業萌芽影響嚴重的地區。

安撫了眾人的情緒後,徐弱等人便安靜等到,直到一個月後,泗上那邊派來的人全部來齊。

一個標準的泗上的“縣委”班子,配套的工匠,二百余習流水師,一百多正規步卒,外加兩艘戰船甚至還有兩門銅炮。

墨家的巴蜀鹽和泗上鹽,基本上半壟斷著楚國鹽業的走私市場,各種物資的運送並不是問題。

這不是泗上草創,而是有了根基之後的發展,自是不可同日而語。

天下墨者是一家,語言雖略有隔閡,可是唱了幾首眾人都會唱的歌之後也便熟悉了。

雲夢澤第一次墨家的內部會議召開的時候,一百多人參與。

徐弱便道:“此番前來,巨子只說,錢不是問題,物資不是問題,重要的是我們要站穩腳,使得四周逃亡的民眾聚集於此,然後再往外發展。”

“我看我們的當務之急,是先解決衣食住的問題。布料全部靠外面運,這個簡單。鹽鐵器種子,也不是問題。但是,住房、城邑、田地,一定要在一年半之內解決。”

“一年半後,我們至少要做到吃食自給;墾田有余糧。”

“而且,也不能夠全靠各地支援,這裏的鱷魚、犀牛,都是上等的皮料,至少要做到我們賣出去的皮料能夠換回我們穿的棉布。然後……偶爾劫掠一下封君的船只,我看並非難事。”

“這樣吧,我看第一年,我們便要學學農家,賢者與民並耕而食,除了留下一部分泗上過來的義師脫產外,撤退過來的便都編在一起,先解決吃飯住宿的問題,再謀他事。”

“只要我們在這裏安安穩穩,我看一兩年之內,也不會有人來打擾。待這裏城邑初成,再談別的。”

他既抓住了主要的矛盾,自然想到了農家的賢者與民並耕而食的想法,反正短期之內不會打仗,泗上還有源源不斷的物資支援,只要能夠做到糧食自給自足,那麽便大有可為。

提議既出,眾人皆允。

於是便在雲夢澤中選了一處水不能漫之地,燒荒開墾,建造房屋,開墾土地。

農具源源不斷地運來,墨家如今又不缺錢,而這些退入雲夢的農夫原本就是農夫,對於稼穡之事很是熟悉,又有泗上的技術支持和一整套的五臟俱全的縣級機構,短短數月,這裏竟有幾分世外桃源之意。

與泗上草創之時不同,這裏不需要建設軍工體系、不需要考慮煤鐵、不需要從無到有培養人才,需要的只是向四周逃亡的民眾表達一件事:這裏很好,若是逃亡,不若遷居於此。

泗上來的那個成建制的連隊依舊保持脫產狀態,整日狩獵犀牛、老虎、鱷魚,數月之間這裏已經難見虎兕之影,皮毛犀角倒是積累了一堆。

草創之苦,一言難盡,可撐過去後,便見月明。

數月之間,雲夢荒澤之中逃亡隱匿之民之中多有耳聞:雲夢荒澤之中有一城,賢者與民並耕而食,黃發垂髫怡然自樂,且無鼉虎之災,鐵器布匹鹽巴盡皆不缺。

投者日多。

待到次年夏前,這裏已成小邑,且有學堂一座,城邑已有模樣。

唯獨就是在開會的時候,不少墨者便心生嘀咕。

賢者與民並耕,所有外來的貨物統一定價分配做到了市賈不二價,依靠勞動量來分配等價物交換券,民眾統一勞作,整個城邑中沒有商人也沒有分工明確的工商業,這不是和農家的那一套一樣了嗎?

人群中農家的幾個人也是沾沾自喜,多有言墨家和農家在泗上爭端頗多,可是到了這裏卻證明了農家的那一套正是可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