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章 東霸、西久、南一(第2/2頁)

漢中入川,以吳起看來現在其實有四條路。

其中三條走不通。

子午谷路,這是自古就有的,張儀就曾說過以一軍塞午道之語,當年武王伐紂,巴人也正是經過午道前去會盟的。

這條路走不通,墨家只要守住漢中,以墨家的守城之術,人少無用拿不下南鄭,人多會被堵死。

陳倉道、褒谷道,這兩條路也是不可能攻破的,至少現在是不可能的,道路險峻,墨家又善守。

唯一還剩下一條,就是經此時的武都,也就是後世的隴南隴右而入川,大約就是後世鄧艾入蜀的陰平道方向。

那是一條唯一可能繞開漢中突襲巴蜀的路,否則就得在秦嶺和墨家守衛的幾處關塞硬戰。

所謂得隴望蜀,想要望蜀,就得得隴,也就是得要繼續向西擴張。

秦國這些年一直在向西,碾壓夷狄,得利頗多,但是吳起覺得還不夠。

秦國有“縣”、“道”兩種行政區劃分,縣是直轄的基本盤,道則類似於殖民地,所謂縣有夷狄則為道。

向西,還有兩個方向。

一個是如今隨著貿易發展日益重要的河西走廊,秦國的勢力已經深入到那裏,並且有了不少的移民。

如今上古第二大澤豬野澤還在,各條河流還沒有幹枯,灌溉農業在那裏可以發展,伴隨著向西貿易,那裏逐漸開始多了許多文明的氣息。

另一個方向,就是沿著秦穆公當年的西征之路,經略隴西、隴南,秦國已經在這裏設置過一些縣和道,有著秦穆公時代打下的基礎,發展的也算不錯。

向西北,經略河西走廊,既是為了貿易,也是為了給秦國留一條路……秦人祖先既然可以從山東遷徙到這裏,將來一旦天下實在難以容身,秦人也可以沿著這條路向西繼續遷徙,另謀封國。

向西南,則是為了等待吳起所謂的“天下有變而一天下”的機會,也就是攻取蜀國得到巴蜀的機會,雖然現在看來這個機會有些渺茫。

但終究還是要早做準備。

如果有一天真的和墨家翻臉了,那麽既可以從子午道、褒谷道等途徑突襲,也可以從隴南想辦法直接入蜀。

蜀帝封墨家的人於南鄭的目的,很明顯。

頗為類似於歷史上蜀帝封苴國的心態。

一則是巴蜀之間爭鬥不斷,秦國又為了漢中和蜀國打了幾十年,使得蜀帝根本無力守住漢中,不得不交到墨家手裏,又結了姻親,以求守住北大門。

二則就是墨家在蜀地的勢力越發的大,名聲越發的高,難免牽扯到一些貴族的繼承權問題,蜀國又是個封閉之國,來了這麽一支又是挖井鹽、又是貿易水銀開礦修江堰的外部勢力,肯定是要想辦法給他們扔到外面去,以免內部出事。

蜀國和漢中墨家的關系很微妙,漢中墨家的那些人也是經常征伐一些周邊的夷狄小國,在守北大門這件事上做的也確實不錯。

但是……蜀國也對漢中的墨家很擔憂。

後世有石牛之謀,有五丁開山的故事,實則石牛道早已存在,只不過原本不適合大軍通行,因為畢竟蜀國早就和秦國圍繞著南鄭打過好幾次仗,而且還涉及到當年巴蜀都參加了武王伐紂之事,這道路早已存在。

現在墨家正在以“貿易往來方便”為由,修繕這條此時還不叫石牛道的石牛道,使得蜀地大為不安。蜀國本身就是個巫術崇拜的國家,隨著中原文化的滲透逐漸諸夏化,而墨家去的那些人又是中原文化最先進的一批人,掌握著文化優勢和錢財優勢,又有民心,伴隨著墨家一些學說的傳播,蜀國不擔憂是不可能的。

這也正是吳起認為,既要向東,又要向西發展的重要原因。

向東得河西,是秦國稱霸乃至於參與中原之事的第一步。

西北,經河西走廊,那是貿易路,是秦國國庫財富之路。

也是萬一有一天中原統一秦國向西遷徙在西域打出一片天的後路。真要到了那一天,大不了向西立國,奪波斯名為巴克特拉之封縣,謀傳聞富庶不下中原之身毒的後路。

向西南,經營隴西隴南,那是為了將來萬一有一天機會來臨,時機一到,秦國可以直接入蜀,切斷漢中,從而獲得一天下的大後方。

欲霸,則必親墨;欲一,則必反墨。何時親、何時反,都需早做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