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三章 二次合作(下)(第2/2頁)

成陽距離陶邑太近,又是富庶地,補給不成問題,而且一直都是墨家經營多年的土地,駐守在那裏的魏軍也不多,就算增兵還要考慮到擔心和墨家的爭端擴大不會從衛國增兵。

攻打的目的也就是為了策應一下楚國,其實意義不大,而且還可以作為將來談判的資本。

支援楚國的炮兵和工兵先行登船,沿著水運直接到淮水,由淮水進軍到下蔡,當地的商人負責補充糧食給養,到了下蔡之後先行北上。

騎兵部隊會集結,隨後也會跟上,先在下蔡集結,等待楚國的接應部隊抵達後一起北上。

命令一下達,整個泗上都忙碌起來。

輜重、運輸絡繹不絕;參謀們制定著行軍計劃和補給交接;年輕的軍官生們紛紛加入到作戰部隊之中,熟悉一下連長這一級別的軍官必須要掌握的紮營、駐紮、行軍之類的工作;宣傳部門鋪天蓋地地宣傳也隨即發動,既宣揚了新鄭之戰墨者的聰慧表現,又訴說著誅不義的大義。

在成陽的墨者也開始和魏國駐紮的主將貴族們秘密接觸:打仗可以,燒橋不行,濟水上的橋梁那是南北交通貿易的要道,修築不易,如果斷橋,視作戰爭犯,將來必要審判。

……

整個泗上、楚國的陳蔡、魯陽地區都開始為戰爭準備的時候,新鄭城是否陷落、何時會陷落也就成為了中原眾人關注的焦點。

那封關於新鄭防禦、墨家和鄭國貴族關系、今後局勢的準備等的指導性的信件,也已經抵達了鄭國。

但距離新鄭還有一段距離。

鄭國、澤濁。

這座原本歷史上齊國懇求魏文侯幫他從天子求來名分的城邑,距離新鄭不過四五十裏。

魏韓大軍過去的痕跡留下了很多,譬如在街上巡邏駐紮的都是韓軍,本地的一部分當年參與了政變身上和那些逃亡貴族以及韓人有血仇的貴族都已經逃亡。

城中卻並不蕭條,鄭國人打累了,也不想給國君貴族賣命了,一切如舊,駟氏的貴族走了,換來了韓氏的封主,似乎也並無區別,而且短期看至少服役這種事少了。

鄭國這裏的人不說是簞壺食漿,也沒有說一致反抗。

一座酒肆中,幾名膀大腰圓的墨者在上層的隔間中安靜地吃著飯,這裏自然是一座墨家在當地的聯絡點。

基層控制的如同過濾豆腐的紗布一般,韓國又是新來的,根本不知道這裏的情況。

在隔間的後面,從商丘來到這裏的墨者道:“巨子希望盡快將這封信送進城去。我知道很難,現在正在圍城,但很重要,你們想想辦法。”

在濁澤地區的墨家負責人想了一下道:“真要是必須要把信送到,那就得啟用一下在魏韓軍中的關系,我只能負責聯絡,具體的情況還得他們那邊議定。”

從商丘來的墨者問道:“多久?”

“兩天,兩天之內給你答復。”

酒肆的店主也知道這件事很緊急,此時也沒有別的通訊手段,圍城之下想要傳遞消息確實太難,但也並非是沒有辦法。

這種秘密墨者的聯系很多都是單線的,商丘來的也不便過問。

酒肆的店主又說了幾聲,便安排了一下住宿,隨後出了門,去往西街靠近城門的一處地方,沒有逗留太久,便又回去了。

傍晚時候,一個人進了酒肆,到晚上睡覺之前,酒肆的店主便見了商丘來的墨者,於密室中相談。

“那邊只能負責把信先送到魏韓軍中,到了魏韓軍中再想辦法將信送進城。”

“明日一早就要征調一部分人運送糧草,我們的人可以利用這個機會把信傳遞到魏韓軍中。”

“到了軍中,再由那邊的同志想辦法。”

酒肆店主想了一下下午的那幾個墨者,笑著搖頭道:“你們就不必去了,一看你們就非是尋常人,也不是澤濁本地人,你們的任務就是把信送到這裏,剩下的交給我們就是。”

“也好。”

商丘來的人也點頭同意,這些來的人會說一口流利的新鄭方言,也都忠誠可靠,但畢竟不是專門幹這個的,的確有些容易惹人注意。

他也不想多添事端,只道:“那我們就在這裏等候吧,待此事有了結果,我們再走。”

店主安慰道:“會有結果的。有些消息,可能魏韓鄭的君侯還不知道呢,咱們就先知道了。這天下,雖被那些竊取天下人土地的蠹蟲們分為了韓人鄭人魏人,可終究還有許多願意舍生取義以利天下的人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