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章 下一步(下)(第2/2頁)

種種這些,都使得楚人對於墨家的熟悉程度不下於楚王,尤其是一些基層地方,有什麽困難找在當地的墨者主持公道或者是借錢、問事等等。

這是將來能夠一戰而定、站住不走的基礎。

但只有基礎還不夠,墨家還在等一個機會,一個楚國內亂的機會。

原本歷史上,也就是這幾年間,吳起主持的楚國變法遭到了反攻倒算,臨死之際貴族瘋狂反撲甚至於不惜箭射楚王屍體,那是已經把貴族逼瘋了,逼到了不顧一切歇斯底裏的程度。

如今吳起雖然遠走秦國,然而楚國的變法依舊進行,在墨家的滲透和“金銀貸款”的幫助下,以及免稅權之外的“貿易關稅”和“開礦分成”的幫助下,楚王手裏有了錢有了一支新軍,也有了更多的伴隨著紙張印刷術傳播而增加的識字階層為官吏。

物質基礎的改變,有時候比起一兩個不世出的天才帶來的改變更大,也更混亂。

根據這些年搜集的情報,楚國的內部矛盾基本上都在壓著,壓到楚王死。

楚王不死,以威望、能力,至少還能控制住局面。

楚王死,局面就要控制不住。

新楚王是變法派還是守舊派?這是貴族們必須要考慮的問題,也是士人階層必須要考慮的問題。

這不是一個穩定的沒有實權封地貴族的大一統時代,沒有慣性的君位繼承機制。

政變、兄弟相殘、篡位的事,時有發生。

王子定事件就是個例子,以及更早的白公勝之亂種種,實權貴族不會容忍一個繼續變法的君主。

因為再變下去,這些楚國貴族都明白自己的一切都會被毀掉,甚至會比原本歷史上吳起變法毀的更厲害。

更多的識字階層、被火槍火藥毀掉的武士優勢、新農具高產作物帶來的民眾渴求更好生活的意願……

這注定了楚國的政權交割會比歷史上吳起臨死前的那場政變更為震蕩。

太子臧沒有生育能力,這也是個大問題,其弟弟良夫又和貴族們交好,這都為政變埋下了伏筆。

如今楚王的雄心和變法的堅定,更使得這種矛盾激化的越來越厲害。

屈、景、昭三族牢牢把持著楚國的政權體系,楚王的新軍和墨家的貸款以及關稅等與之對抗,也就堪堪能夠壓制。

諸子百家關於天下大利學說的傳播、墨家無孔不入的滲透,其實都讓楚王明白一個問題。

墨家的路,不可能全走以至於墨家無路可走,但是最起碼要走幾步,不然楚國的民眾早晚要被這種思潮影響,迸發出毀天滅地翻轉乾坤的力量。

這正是楚王急於變法的緣故,其實他要拯救的,是楚國公族以及楚國的貴族血脈們,只可惜他要拯救的人反而阻擋這一切:這些貴族才是專職的革命家,他們為革命創造了最完美的基礎,一個貴族的作用抵擋上二百個宣義部的成員。

為了讓貴族們有能力和楚王維持平衡,有能力在楚王損害了他們利益的時候起兵,適在會上主要希望說服眾人一件事:加大對楚國的走私力度。賣槍、賣炮、賣火藥、賣盔甲……

說服的理由,除了這些關於力量平衡和政治走向的問題,適還一直在說,使用武器的不是武器本身而是人,使用火槍的不是貴族而是民眾,貴族要把民眾當能開槍的牲口驅使,那麽他們既可以自信到可以對抗楚王的集權,又可以在必要的時候被這群能開槍的“牲口”們吞噬。

大口徑的銅炮肯定不賣,但是小口徑的麻繩炮之類的炮,能賣就賣。

火槍不但要賣火繩槍,必要的時候也可以賣燧石槍。

一方面繼續刺激擴大泗上的軍工產業生產能力,另一方面可以賺更多的錢加大對楚國的滲透。

楚國的貴族每買一支火槍,就要對民眾剝削的更殘酷一分,墨家就可以用利潤多出來一個穿著巫覡服的醫者在楚地救一個人,就可以多出來幾斤糧食在楚國遭災的時候救助。

順帶可以刺激一下泗上的經濟,畢竟軍工產業涉及到煤鐵以及配套的礦產、木炭、農業、運輸等等行業。

不但要賣,而且要大賣特賣,賣到許多城邑的民眾都有過拿槍從軍代替戈矛的經驗的地步,要比以前賣的更兇更多。

同時,增加一下在楚國搞“顛覆”活動的經費,繼續遣派墨者進入楚國活動,尤其是加強一下在襄陽、信陽、大別山區等地的活動。

做到不認得楚王的村社,要認得墨者;對貴族心懷恨意的民眾,要對墨者心存親近;要讓泗上簡化之後更適合紙張書寫的橫平豎直的文字取代市井城邑的楚篆……

不但要滲透,而且要從四面八方滲透。

從南鄭沿著漢水;從洪澤沿著淮河;從南陽沿著江漢;從嶺南沿著湘江……這就是今後數年墨家主要的對外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