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九章 下一步(中)

直取中原,這需要極大的兵力基礎。

中原一旦開戰,墨家唯一能夠選擇的戰略就是速戰速決各個擊破,在各國合兵之前先解決一部,這是此時墨家的兵力和政工幹部的數量所不能勝任的。

不管是之前參謀部提出的側翼然後逼退的構想,還是六指提出的大範圍兩翼包抄包餃子以守為攻一次性解決中原問題的構想,圍繞的中心都是“棄宋、拉平戰線、使得突出部變為凹月、拉長戰線、側翼包抄”的策略。

譬如說,如果將宋國納入直接統治,不談經濟和政治上的問題,只談軍事,那麽在商丘、蘭考、濟陽等方向就需要再度投入兵力、財力、物力,修築城邑。

兵法雲,左倍、則右虛;前倍、則後虛;處處倍、則處處虛。

一旦全面控制一片大平原的宋國,需要防守的防線和兵力要呈幾何倍增加。

北線的菏澤陶丘防線不能動,還要更多的兵力維系蘭考、濟陽到菏澤一線,這是財力物力人力都不能承受的。

如果泗上的人力物力財力可以確保在中原對抗魏楚韓齊諸侯,一路平推,那麽宋國就是最好的橋頭堡;如果不足以如此卻還偏偏要這麽做,那麽到時候被各個擊破四面兵力不足的就是墨家自己了。

因此,適希望墨家上層能夠想清楚放棄宋國、維持宋國是附庸國統治的原因。

要利用宋國這個緩沖國,繼續修築南線的碭山、符離的城邑,使得在宋國中原方向一旦開戰,墨家可以放棄宋國,拉長戰線,尋找戰機殲敵。

至於南線,在符離以南,一直到泗水入淮地區,那算是之前吳楚、吳越爭霸的重點地區。

楚國在淮河東部的有效統治,也就到鐘離,過了鐘離就是墨家說的算。

而且因為秦沒有得巴蜀,也沒有攻破郢都,所以楚國的統治重心仍舊在江漢和南陽,淮水下遊地區楚國的力量十分不足。

因為黃河尚未奪淮入海,所以洪澤湖此時並未形成,而是一大片上好的土地,在鐘離之東,淮河以沿岸,那裏是墨家之前定下的南鄭、襄陽、桐柏山、淮河戰略的進攻發起地。

在銅器時代,尚未因為黃河奪淮入海形成的洪澤湖地區是逃亡農民、所謂“群盜”的聚居地。

大大小小的小湖泊、濕潤溫暖的氣候、上等的土質,是鐵器時代最好的糧倉區之一,但在銅器時代卻並不適合人的居住。

之前泗上已經組織了大量的移民進入淮水,甚至於實行了“長工”貿易,從遠方運來大量的人口充實這片地區,強效的組織術和執行力,以及民間資本配合“長工”貿易有利可圖的背景,都使得這裏開發的很快。

泗上如今已經基本上擁有了蘇北平原,並且在廣袤的地區實現了有效統治,二十年的和平、土改、高產作物、鐵器農具,再加上外地逃亡、南方販賣人口等因素,使得蘇北地區的人口急劇增加。

蘇北在農業鐵器時代是富庶之地的前提,是黃河不要奪淮入海,要麽就是奪淮入海之後有政府有足夠的組織力徹底治理淮河。

只要做到這兩點中的一個,蘇北地區就是最好的糧倉之一,歷史上一直延續道宋代黃河奪淮之後,才使得這片地區逐漸蕭條。

現在整個平原區的北大門沂蒙山已經在墨家手中,最容易沿線突破的菏水泗水地區也是墨家的統治重心兵力充足防禦穩固,這就為下一步戰略提供了紮實的基礎。

以洪澤湖地區為例,楚國鐘離就在不遠,越過鐘離沿著淮水向西,就是下蔡和壽春這兩個重要城邑。

拿下下蔡壽春,實際上阻攔墨家奪取三關直抵襄陽的,只有楚國的“申息之師”這一支野戰集團了。

申息之師和陳蔡之師差不多,都是楚國類似於總督制的縣公制下的野戰軍團,這裏封君的力量很強,但是因為大別山、桐柏山的阻隔,如果墨家沿著淮河一線猛攻申息——也就是後世的信陽地區,實際上楚國的各部野戰集團是被分割的。

楚國的主力王師、車廣都精銳,是在楚國都城。

鄂君等地方實權貴族的部隊,想要支援申息地區,必須要走大別山區,那裏通行困難,實際上申息之師和鄂地武漢地區的楚軍是被山川分割的。

陳蔡之師在宋、魏、韓中原地區第一線,他們想要調動那需要外交等一系列的磋商,最大的可能就是和魏韓合兵攻宋到彭城,用類似於圍魏救趙的方式逼墨家退兵。

襄陽、桐柏山、淮河戰略的重點,其實楚國也就有申息之師這一支成建制有戰鬥力的野戰集團能夠阻攔。

這個戰略的前提,其實有三點。

其一,以宋國為緩沖,圍繞著宋國、菏水、碭山、符離防線,拉長戰線,有在豫東以東防守反擊的力量,在重點地區能撐住魏韓和楚陳蔡之師的進攻。利用群眾基礎和城邑城防抗住中原諸侯的攻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