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九章 碭山圍城戰(十四)(第2/2頁)

先登營的旅代表要在一線指揮,命令直接傳遞給他。

“下一輪炮擊結束後,即刻攻城。”

接到命令後,先登營的士卒們立刻忙碌起來,全部由墨者組成的第一波突擊隊再三檢查了自己隊伍的雲梯,自動地分為兩組,蹲在了出擊口的兩側。

除了遠處鐵彈砸在石頭上亂飛的聲音外,再沒有其余的動靜,一切都極為靜謐。

不知道等了多久,轟隆隆的炮聲剛剛停歇,一陣尖銳的哨子聲即刻傳出,鼓聲大作。

伴隨著哨聲的,是臼炮那沉悶的轟擊聲,十余門臼炮越過了凸角堡,將鐵彈砸向了躲在後面的守城士卒。

原本轟擊城墻的平射銅炮在炮手的操作下,迅速地調整角度,對準了凸角堡的兩側。

工兵們也在後面的藏身壕內嚴陣以待,一旦攻城開始,他們就要迅速地堆積起來一座大約兩三步高的小土丘,以便等到凸角堡攻陷後炮兵可以登上土丘部署以支援。

後面背著裝土的麻袋或者柴草的第一師的士卒們也在等待命令。

先登營的突擊隊們在哨聲響起、臼炮轟擊、平射炮停止的瞬間,按照之前定下的計劃,六個小組扛著雲梯,沿著預定的六個方向迅速靠近。

後面跟隨的先登營士卒手持火槍或者鐵雷掩護,越過昨天就已經填平的壕溝,靠近了被炮擊了數日以至於支離破碎到處都是碎石的斜坡後,不上雲梯的先登營士卒立刻分為兩隊。

前面的手持火槍,不采取齊射,而是各憑本事,城頭有人露頭才自由射擊。

後面的則用火繩點燃了鐵雷,用極為膽大心細的技巧,在引線燃燒到即將爆炸的時候向上投擲出去,有沒有的先炸兩下再說。

六個突擊小組在前,和後面跟隨的士卒形成一個品字形的結構,互相掩護。

雲梯和改良的雲梯,全天下最好的技術也就是在墨家和公輸班的弟子那裏,當年圍繞著雲梯鬥兵模推演,自然是學到了其中的精髓。

前面帶著兩個小輪子的雲梯不需要直接掀上去,而是可以利用輪子的滾動省力地推高,四個人扶住雲梯,旅代表一馬當先,率先踏上雲梯,高喊道:“利天下的墨者,跟我上!”

先登營士卒的帽子和其余步卒不一樣,有點像是士人的皮弁,但比起武士的皮弁更高一些,上面追著一些野雞的羽毛,一個是作為遴選合格的榮譽,另一個也是為了辨認:登城的時候,服裝越明顯,就越容易鼓舞士氣。

旅代表喊話的時候,皮弁上的羽毛不住顫動。

遠處另一小組的位置上,斜坡城墻已經坍塌,他們也就沒有按部就班地用雲梯,而是三人一組合力,兩個人手搭手擡著另一個人的腳扔上去。

城頭承受了許久炮擊的士卒早已經沒有了抵抗之心,本來人數就不多,等到旅代表沖上去先殺了幾個喊了幾句宋國方言地投降不殺、不要為不義之人送命之類的話後,凸角堡上的守軍多數都選擇了投降。

他們早已經承受不住了,那些精銳的、有義在心、舍生取義的士,基本上都死在了那場創造悲壯演給各國看以求幹涉復仇的沖鋒上,剩余的士卒心驚膽戰,連續數日的炮擊弄得凸角堡上到處都是斷肢殘骸,後面又有督戰的不準他們退卻,早就盼著墨家早點攻城了。

完善的準備之下,先登營的四個連隊在只損失了七個人的情況下就攻占了凸角堡,堡壘後面的守城士卒現在還在慌亂之中。

臼炮忽然的轟擊,讓他們損失慘重,陣型亂掉,突然之間根本不能夠結成有效的陣型,這對於軍心已經潰散的守城一方是致命的。

等到四個連隊的先登營士卒都登上凸角堡後,旗手選擇了一處最高的地方將旗幟升起,旅代表立刻按照既定的計劃組織了防禦,防止敵人的反撲。

他們只需要撐大約兩刻鐘的時間,只要能夠撐住兩刻鐘,後續的第一師的步卒就會跟進;炮兵到時也已經完成了炮口的調轉和重新部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