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七章 碭山圍城戰(十二)(第2/2頁)

如此反復三次,大約正好是正午的時候,先登營開始攻城,炮兵立刻轉換攻擊方向。

同時在之前的轟擊中,工兵挖掘臼炮的部署壕溝,將臼炮運送到更為靠近城墻的地方,一旦攻擊開始,臼炮越過凸角轟擊凸角的後方。

先登營登城之後,以第一師的一個旅登城,每個人背負一袋沙土,按照連隊為單位,迅速部署簡易的工事。

第一師的剩余四個旅隨後攜帶土石,向上運輸,加固凸角防禦工事。

集結二十門小口徑的、可以迅速挪動的、發射一斤鐵彈的小銅炮和一部分輕便的虎尊炮麻繩炮,跟隨第一師的第一旅登城。

騎兵在反向準備,預防敵人棄城逃走,第二師負責反向的攔阻。

如果敵人負隅頑抗,則守住凸角,工兵迅速在凸角下方堆積羊坽土山,爭取在第二日中午之前完工,將炮兵部署在緊挨著凸角的羊坽土山上,形成對兩側的壓制,步兵再逐漸擴大戰果。

六指看過之後,在一個時間上點了一下道:“攻城可以再拖延一天,先用炮轟擊一日,第二日再選擇猛轟一點。時間還足夠,不用急。”

“你們還有什麽意見?”

沛邑軍團的墨者代表道:“我還是老調重彈。計劃一旦制定,以如今依靠旗語、鼓聲和傳令兵的傳令手段,不能有差錯。各部的高級軍官必須親臨一線,在領悟上級意圖的前提下,一旦出現什麽意外,立刻做出決定。”

“總體上,按照計劃來;細節上,臨機應變。不能說這邊凸堡還沒有攻下,工兵就傻乎乎地按照時間規定的去挖羊坽修土山了。”

“還是老樣子,各部的墨者代表親臨一線,軍事主官負責全局指揮。”

這一直以來都是泗上義師的規矩,尤其是通訊手段基本靠喊的前提下,必須要有高級軍團在前面,應對各種突發情況。

六指當年做旅的墨者代表的時候,也需要帶頭沖鋒,十余年前如此,今日仍舊如此。

只不過他現在是主帥,不是墨者代表,需要留在後面總籌全局,軍團的墨者代表需要親臨一線,各有分工。

好在這份計劃本身是線性的,不是類似於分頭並進這樣非線性的,一步一步都是有先後次序的,出意外的可能性也就小了許多。

先登營不攻下凸角,第一師的步卒就沒必要繼續下一步,凸角不被控制,工兵也就沒必要在凸角下堆積羊坽。

六指補充道:“唯一要注意的一點,就是臼炮移動的時機,以及一定要做好敵人困獸猶鬥、拼死反撲的可能。既然炮兵做主伶,步兵一定要掩護好他們。”

“如果沒有問題,也沒有補充了,就表決下吧。”

眾人再想了一下也就沒有了其余的意見,表決通過後,由記錄人員記下來作為档案,隨後又召集了攻城方向的旅級幹部,講清楚意圖。

在他們了解了意圖之後,再將目的告訴連隊,由連隊傳達給每一個士卒,讓他們清楚自己應該做什麽、商定各個連隊的任務如果出了意外怎麽辦。

當然,一些細節性的東西是不必和每一個士兵以及連級幹部講述的,比如炮兵猛轟的間隙誘使守城一方集結城上之類的事。

……

第二日上午,炮兵在繼續轟擊,以維持炮膛熱度自動降溫而不是急速射用油或者水強制降溫的頻率下,這種轟擊已經持續了半天。

諸侯國使者們眼中的碭山已經猶如那些志怪故事中烈火惡魔叢生之地。

碭山特產的堅硬的石頭在這種時候,並不如看起來更為松軟的泥土。

經過數百次實驗得到了、讓更多的鐵彈彈起亂飛而不是直接砸在磚石上的角度,使得城外的幾十門銅炮發射的鐵彈毫無規律地在碭山城的城墻上亂飛。

這種毫無規律地亂飛,最是駭人,也最容易摧毀守城一方的意志。

守城的士卒永遠不知道鐵彈會飛到哪裏,也永遠不知道自己什麽時候會面對一下被數斤中的炙熱飛舞的鐵彈砸碎身體的命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