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八章 碭山圍城戰(三)

老虎和綿羊永遠不可能平等,平等的前提是羊可以殺死老虎。

分封建制之下,士以上的貴族依靠封地的脫產,吃肉的同時可以脫產訓練,這就是尊卑有別的基礎。

而現在,一切都不同了。

秋風未至蟬先覺,處在反墨第一線的皇父鉞翎,最先覺察到了這種改變,但卻也已經無能為力。

……

碭山城西側的營壘小門處,數千老弱正在排隊進入,宣義部的人正在那裏宣傳。

一如皇父鉞翎所想的那樣,如果今天皇父鉞翎沒有釋放這些民眾讓他們離開碭山,墨家依舊會打,只不過到時候宣義部的宣傳口徑便和今日不同了。

許多民眾心懷感激地想要跪下去,卻被宣義部的人制止,反倒說一些是他們沒有及時清理掉那些害天下之人以至於此雲雲。

安撫了民眾之後,將這些老弱安排到了營壘之後兩裏之外的地方。

碭山緊鄰彭城,並沒有任何的後勤壓力,這也是這一次圍城可以用“人道主義”的理念將城中老弱撤出的基礎。

碭山的圍城戰,不可能是一場長久的圍困,而是一場慘烈的攻堅,這些民眾在城中和在城外,並無區別。

但對於整個天下的道義而言,撤出的這數千人意義重大,只要善加宣揚,天下人總會認為原來民眾的命也是命,這是一種潛移默化的宣傳。

這種宣傳對於碭山圍城戰毫無意義,但對天下卻有意義。

軍隊終究只是軍隊,需要服從於政治的需要,他們的意見不足以主導泗上決策層的戰略。

……

敵前指揮所內,參謀們各種各樣的機會都已經呈現在了六指和他的戰友們面前。

炮兵的指揮官面對這些意見,卻提出了不一樣的建議。

“碭山的地形和城防,並不適宜於穴攻。碭山城最大的缺點,就是外圍的邊角都是磚石結構,這倒是我們可以利用的地方。”

“如果外層覆蓋的是土,鐵彈打出去,很可能深陷於土中,反倒沒有殺傷。”

“可若是磚石,集中火藥,猛攻一角,調整一下射擊的仰角,就可以讓鐵彈砸在石頭上四處亂飛,給敵人以重大的殺傷。”

“如今碭山已經被圍,南北都有沼澤,我們最適宜的進攻方向就是東邊。不若大張旗鼓,就是猛攻東側,使得城中士卒集中於東墻。”

“我們大張旗鼓,他們便不敢不多派人手。”

“多派人手,人群就密集,鐵彈平砸在磚石墻上便可以跳起,殺傷極大。”

“以之字形的壕溝坑道接近、以炮兵削減墻上的敵軍,靠近之後再以先登營猛攻,只要攻破一角,則碭山皆破。”

這計劃卻和六指所想的不謀而合,六指看了看穴攻的方案,成功率實在不高,而且一旦失敗,對於軍心士氣的打擊極大。

四周的壕溝和水渠,以及延伸出來的外層防禦,都使得挖地穴到地基的計劃事倍功半。

他也是考慮到了義師的炮兵優勢,如何將這個優勢發揮出來,揚長避短,這便是一方主帥所要考慮的問題。

看了看炮兵指揮官的計劃草案,六指點點頭,以示認同。

泗上攻城法的整體思路從未改變,就是依靠之字形的土木作業壕溝,接近於城墻。

利用炮兵的優勢,猛攻一點,隱蔽出擊,一舉拿下一個凸角,那麽整個城邑的防線就會崩潰。

因為這是碭山城,而不是碭山堡壘,並沒有二重堡壘建築在城中,所以邊角就是最大的弱點。

之字形的壕溝戰術,在之前幾次攻城戰中都發揮的淋漓盡致,城中不可能沒有防備。

但這種戰術的流氓之處,就在於只要攻城一方炮兵占優、有熟練的工兵,就算城中知道外面的戰術也無可奈何。

說是之字形壕溝戰術,實際上也可以稱之為平行壕戰術。

以城邑城墻為點,最短的距離必然是和城墻垂直的垂線。

但是,這種垂線會在守城一方的炮兵籠罩之下,會給攻城一方極大的損失。

之字形壕溝的優勢,就是用和城墻平行線為銳角的壕溝,靠這個壕溝的正弦慢慢接近城墻。

城上的炮兵對於在壕溝中運動的士卒沒有威脅,因為和城墻成銳角,在城墻上的炮兵看來,就像是一道平行於城墻的線,銅炮對於壕溝內的人無法打擊。

但因為之字形銳角的存在,實際上整個壕溝是不斷接近城墻的,一旦接近到城墻三五十步之內,就可以派出先登營猛攻,使得最危險的距離城墻二百步到五十步的距離形容虛設。

先登營,是各國諸侯和泗上的叫法,也有稱之為擲彈兵的,或者以往在墨家體系內叫備城門之士,其實都差不多。

他們裝備有火槍和鐵雷,有些人甚至不配火槍只帶短劍和鐵雷,算是步卒中最精銳的部隊,大多數都是些挑選出來的壯漢。